NEWS CENTER
发布: 2024-09-04 16:45 阅读:96
今年前7个月,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外需减弱的背景下,我国外贸仍保持稳定增长,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 分析这张外贸成绩单不难发现,我国外贸呈现三大特点。一是传统出口商品稳定增长,手机、家电、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等传统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合计出口1.3万亿元,同比增长6.1%,我国在传统领域仍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二是高新技术和高端装备制造出口增速显著,风力发电机组、船舶、汽车等产品出口增速远超平均水平,分别达到86.3%、84.4%和20.7%,这表明我国出口结构持续优化,产品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三是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跨境电商、海外仓、市场采购等外贸新业态不断拓展。可见,我国外贸运行稳中有进的同时,呈现出结构优化、质量提升、动力转换的良好态势。 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外贸发展面临的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加大。一方面,全球供应链加速重构,产业链供应链本土化、区域化、多元化趋势日益加强,这对我国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与韧性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剧。面对挑战,要进一步巩固贸易竞争优势,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具体而言,要推动三个转变: 一是推动从“贸易型出海”向“生态型出海”转变。要致力于构建海外市场的生态体系,通过投资建厂、设立研发中心、搭建供应链服务平台等方式,深度融入当地经济,形成互利共赢的产业生态良性循环。 二是推动从“传统外贸模式”向“创新外贸业态”转变。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创新外贸业务模式和服务形态。在拓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新业态的基础上,探索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供应链金融等新模式,加速传统外贸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方向转型升级。 三是推动从“深耕传统市场”向与“开拓新兴市场”并重转变。巩固和提升传统市场出口份额,加大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出口,通过与更多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商签自由贸易协定,深化经贸合作,实现外贸市场的多元化、均衡化布局,为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新动能。来源于:人民日报
今年前7个月,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外需减弱的背景下,我国外贸仍保持稳定增长,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 分析这张外贸成绩单不难发现,我国外贸呈现三大特点。一是传统出口商品稳定增长,手机、家电、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等传统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合计出口1.3万亿元,同比增长6.1%,我国在传统领域仍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二是高新技术和高端装备制造出口增速显著,风力发电机组、船舶、汽车等产品出口增速远超平均水平,分别达到86.3%、84.4%和20.7%,这表明我国出口结构持续优化,产品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三是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跨境电商、海外仓、市场采购等外贸新业态不断拓展。可见,我国外贸运行稳中有进的同时,呈现出结构优化、质量提升、动力转换的良好态势。 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外贸发展面临的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加大。一方面,全球供应链加速重构,产业链供应链本土化、区域化、多元化趋势日益加强,这对我国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与韧性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剧。面对挑战,要进一步巩固贸易竞争优势,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具体而言,要推动三个转变: 一是推动从“贸易型出海”向“生态型出海”转变。要致力于构建海外市场的生态体系,通过投资建厂、设立研发中心、搭建供应链服务平台等方式,深度融入当地经济,形成互利共赢的产业生态良性循环。 二是推动从“传统外贸模式”向“创新外贸业态”转变。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创新外贸业务模式和服务形态。在拓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新业态的基础上,探索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供应链金融等新模式,加速传统外贸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方向转型升级。 三是推动从“深耕传统市场”向与“开拓新兴市场”并重转变。巩固和提升传统市场出口份额,加大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出口,通过与更多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商签自由贸易协定,深化经贸合作,实现外贸市场的多元化、均衡化布局,为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新动能。来源于:人民日报
发布: 2024-09-04 16:44 阅读:10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继续发挥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加快建设贸易强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强化贸易政策和财税、金融、产业政策协同,打造贸易强国制度支撑和政策支持体系,加快内外贸一体化改革,积极应对贸易数字化、绿色化趋势。”7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积极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拓展中间品贸易、绿色贸易。 今年以来,我国着力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实施一系列促贸助企政策措施。在国内外困难挑战有所增多的形势下,我国外贸运行稳中有进,货物贸易展现出较强韧性和市场活力,呈现量增、质优、份额稳的特点。前7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6.2%,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报关单,是企业通关时向海关申报进出口信息的表单,也是观察外贸活力的“晴雨表”。一张张报关单,见证着中国外贸提质增效的不懈努力,刻录下外贸体制改革的发展轨迹。近日,记者来到江苏、山东、广东、新疆等地,透过一张张报关单,探寻中国外贸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从报关单看产业基础—— 一艘船驶出竞争新优势 8月初,江苏南通,一张特别的报关单引起南通海关重视: 一艘崭新的汽车滚装船“礼诺极光”号申报出口,有什么特别? 这艘全球最大的环保型汽车滚装船载货量达9100车、总吨位84074吨;是首批能够使用氨燃料运行的清洁船舶,已取得挪威船级社“氨燃料就绪”和“甲醇燃料就绪”入级符号,预计2027年转为使用氨燃料,实现净零排放。 建造速度创纪录。“这艘船由挪威礼诺航运公司订购,从最初提出建造设想,到交付并投入商业运营,只用了不到4年时间,开工建造时间不到1年半。这一创纪录的速度证明了我们在高端船舶建造领域的努力与突破。”招商局重工(江苏)有限公司关务经理施列超介绍。 “除了‘礼诺极光’号,同级别的另5艘船均已开工建造,2号船也已迎来海试,后续将有更多订单陆续投产。”施列超介绍,“截至8月上旬,招商局重工(江苏)有限公司出口总货值约16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13.7%。” 从南通海门长江码头驶向英国南安普顿港,“礼诺极光”号的绿色征程是中国制造不断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的生动例证。 据南京海关统计,今年前7月,江苏省出口各类船舶总值560.7亿元,同比增长59.8%。“当前,船舶行业进入新一轮周期式增长,市场需求增长较快,我国船企订单量稳居高位。特别是在绿色发展方面,我国造船工艺在绿色船型建造、配套绿色化、特殊减排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定领先优势。”南京海关副关长毛雅君介绍,该关对扬子江船业、新时代造船、招商局金陵船舶等船厂的调研结果显示,各家在手订单已排至2028年。 上半年,中国造船业三大指标,即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继续稳步增长,全球领先,三大指标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55%、74.7%和58.9%,并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速发展。上半年,中国新接绿色动力船舶订单国际份额达到71.7%。 正如中国造船业一样,在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中国企业不畏艰难、踏浪前行,持续提升自主研发能力,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正在形成中国制造的创新优势。今年前7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8.41万亿元,增长8.3%,占我国出口总值的59%。 顺应全球绿色发展新趋势,我国已累计与39个国家达成《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国际经贸合作框架倡议》,新能源汽车出口至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商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将研究出台绿色贸易发展专项政策,逐步建立健全绿色贸易支撑保障体系,提升外贸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能力。 从报关单看数字赋能—— 一张网打开出海新路径 从9610(直邮出口)、1210(保税电商出口)到9710(跨境电商B2B直接出口)、9810(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2014年以来,报关单上海关监管方式代码的陆续增加,印证着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蓬勃发展。借助互联网,更多优质中国商品走向了世界。 前不久,记者来到山东济宁,这里是工程机械的产业聚集地。 “门前凯旋路上的机械厂,基本都通过阿里国际站做跨境电商出口业务。”济宁萨奥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广非介绍,从2021年开始,借助跨境电商,萨奥的外贸订单迅速增长。今年上半年,萨奥在阿里国际站上的订单交易额同比增长了50%以上,下一步正计划在中亚国家建设海外仓。 从线下展会拓客到线上电商平台寻求商机,传统外贸B2B(企业对企业)业务加速线上化,一个个产业带涌入跨境电商平台,开拓出海新路径。4月以来,济宁新入驻阿里国际站的商家数量同比增加76.2%。 为何有此趋势?阿里国际站济宁区域负责人郭正奎说,原因有二:一是国际市场需求增长,东南亚、中东等地区正处于基建潮,对中国的工程机械设备有巨大需求;在欧美市场,质量过硬、功能齐备的中国机械能够满足多元化应用场景需要。二是跨境电商平台在技术上的创新和应用让在线拓客更加直接、高效。 此前,阿里国际站通过引入AI技术,帮助商家快速生成产品图片、介绍文案和视频内容,加速产品的线上化进程。今年7月,阿里国际站发布AI外贸产品升级计划,推出极简发布产品功能,将商品发布时间从60分钟缩短至最快60秒,同时AI自动接待功能实现零时差全天候回复,大幅提升客户回复率。 山东恒旺集团总经理刘明涛对此有切身体会:“虽然我不懂平台运营,但电商平台推出的新产品、新工具,我都会积极试用,譬如AI生意助手等产品,能帮助我们降本提效。” 目前,全球已有3万家中小企业订购使用阿里国际站的AI工具做外贸,AI优化后的商品在海外的曝光量提升37%。 亚马逊全球开店8月发布的《2024中国出口跨境电商发展趋势白皮书》显示,过去两年,在亚马逊销售额超过100万美元的中国卖家数量增长近55%。中国出口跨境电商产业蓬勃发展,标杆性企业和品牌不断涌现,这是中国外贸迈向高质量出海新阶段的坚实基础和强劲动能。 今年,商务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拓展跨境电商出口推进海外仓建设的意见》。跨境电商运用新技术、适应新需求,已经成为推动外贸发展的重要力量。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李兴乾表示,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速达到10.5%,高于外贸整体增速4.4个百分点。下一步,商务部将继续坚持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原则,落实好跨境电商专项政策,支持跨境电商赋能产业带发展,指导地方培育一批发展标杆。 从报关单看开放格局—— 一辆车开拓国际新市场 “你知道现在什么中国产品在中亚国家最受欢迎吗?” “是汽车。” 深夜12点的新疆霍尔果斯口岸,灯火通明、车流滚滚,一张张面向中亚国家出口汽车的报关单,在经查验货单相符后陆续放行。“为了满足井喷式的出口需求,我们开设商品车申报‘专用窗口’,提供7×24小时通关服务,单日出口最高可达1000余辆。”霍尔果斯海关监管一科科长李农介绍。 西承中亚五国,东接内陆省份,地处亚欧经济板块中心,霍尔果斯口岸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黄金通道。随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深入推进,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日益密切,霍尔果斯口岸报关单量不断攀升。2023年,霍尔果斯口岸出口商品车30.4万辆,同比增长307.5%,成为全国最大的汽车出口陆路口岸。今年前7月,霍尔果斯口岸出口商品车18.7万辆,同比增长39.9%。 霍尔果斯昊诚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经理梁浩2020年进入外贸公司,几年时间里,他所在的公司规模不断扩大,业务种类从货运代理拓展到国际运输、车辆销售,整体效益持续向好。 “我们对国产汽车出口前景十分看好。预计今年我们公司代理出口的车辆将达1.5万余辆,销售车辆1000余辆。”梁浩表示,一方面,国产汽车设计精良、质量上乘,受到越来越多中亚及欧洲国家消费者的青睐。另一方面,“双西公路”(中国西部—西欧)全线贯通、直达欧洲,公路、铁路运输网络更趋完善,汽车出口通道更畅通。 在新疆各大口岸采访,一张立体交通网地图随处可见:东起浙江、江苏,途经重庆、陕西,西至新疆霍尔果斯、阿拉山口,再经由哈萨克斯坦,串起中亚五国、欧洲国家等,贸易往来畅通无阻。 乌鲁木齐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国对内优化开放布局,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加快形成。与此同时,对外深化多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与更多国家和地区商签高标准自贸协定,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外贸朋友圈越来越大。 2011年3月,全国首趟中欧班列从重庆发出,经阿拉山口铁路口岸出境开往德国杜伊斯堡,开启了中欧班列发展的序章。截至今年8月中旬,经阿拉山口海关监管通行的中欧班列累计突破4万列。 阿拉山口海关查验一科副科长张昭晖介绍,随着中欧班列通行数量持续增加,运行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目前经阿拉山口铁路口岸通行的中欧班列线路累计达122条,搭载的货物涉及汽车及配件、电子产品等200余种。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成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前7月,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进出口11.72万亿元,增长7.1%。我国与24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建立贸易畅通工作组,与共建国家签署了15个自贸协定,在已经成功举办的前6届进博会上,来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参会企业累计超过7000家。 从报关单看改革效能—— “一港通”跑出通关新速度 两张变一张,少的可不仅是一张单据。 广东佛山北滘港闸口前,集装箱卡车有序进出。“每天平均600至700个货柜,主要是空调等家电品类,产品一下生产线就送过来了。”佛山市美的报关有限公司关务经理张焯良说,采用“一港通”模式后,只需填写一张报关单,货物运送到北滘港后就能送上接驳船发往广州南沙港,快速装上国际货轮出海。 “一港通”的背后,是通关监管的改革创新。2020年11月5日,广州海关创新推出“一港通”模式,以南沙港为枢纽港,内河码头和铁路陆港为支线港,形成“两港如一港”的作业模式,实现进出口货物“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 传统“内河转关”出口需要报关单、转关单两张单据,“一港通”只需要一张报关单。“最直观的变化是整体物流时间从原来5到7天缩短至1到2天。”张焯良表示,对于外贸企业来说,物流时间缩短,带动生产、研发周转加快,降低仓储、物流、人工等成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自然提升。 “珠江三角洲是外贸生产制造的重要基地,货源丰富,出口需求大,企业对物流成本高度敏感。”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综合业务工作处副处长张超介绍,广东海关分别在深圳、广州创新推出“组合港”和“一港通”模式。如今,深圳盐田、蛇口和广州南沙等国际枢纽大港,与东莞、中山、佛山、肇庆等珠江内河港口“两两组合”,港口信息互通,海关监管互认。改革实施以来,享惠企业超过6000家,为企业节省物流等相关成本已超2亿元。 一张报关单,不仅在广东畅通无阻,也正实现港澳对接互认。海关总署广东分署会同香港和澳门海关创新探索“一单两报”改革,通过将企业在广东“单一窗口”申报的出口数据,自动转译生成港澳进口货物申报数据,无需企业重复录入。 张超说,“一单两报”模式下,香港企业在港原需人工录入的公路舱单数据必填项由9项减少为0项,澳门企业在澳录入的进口一般贸易货物申报必填项由24项减少为3项,极大地减轻了企业人工录入工作量,实现数据的跨境共享共用。 从广东看全国,一张报关单的演进历程,改革贯穿其中。从纸质报关到无纸通关,从海关、检验检疫两次执法、两道手续到新时代海关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改革不断为海关监管通关赋能增效,企业获得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企业不跑腿、业务随时办。如今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我国加快打造“一站式、大数据、多功能、标准化、便利化”的跨境贸易综合服务平台。目前平台已实现了30多个部门的“总对总”系统对接,建成上线24大类889项服务功能,注册用户已达880多万,日申报业务量2600万票。 “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海关总署副署长赵增连表示,下一步,海关总署将通过深化改革和科技赋能双轮驱动,进一步增强改革创新的系统集成,强化口岸设施和数据共享,不断为外贸发展增添新动能。来源于:人民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继续发挥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加快建设贸易强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强化贸易政策和财税、金融、产业政策协同,打造贸易强国制度支撑和政策支持体系,加快内外贸一体化改革,积极应对贸易数字化、绿色化趋势。”7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积极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拓展中间品贸易、绿色贸易。 今年以来,我国着力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实施一系列促贸助企政策措施。在国内外困难挑战有所增多的形势下,我国外贸运行稳中有进,货物贸易展现出较强韧性和市场活力,呈现量增、质优、份额稳的特点。前7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6.2%,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报关单,是企业通关时向海关申报进出口信息的表单,也是观察外贸活力的“晴雨表”。一张张报关单,见证着中国外贸提质增效的不懈努力,刻录下外贸体制改革的发展轨迹。近日,记者来到江苏、山东、广东、新疆等地,透过一张张报关单,探寻中国外贸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从报关单看产业基础—— 一艘船驶出竞争新优势 8月初,江苏南通,一张特别的报关单引起南通海关重视: 一艘崭新的汽车滚装船“礼诺极光”号申报出口,有什么特别? 这艘全球最大的环保型汽车滚装船载货量达9100车、总吨位84074吨;是首批能够使用氨燃料运行的清洁船舶,已取得挪威船级社“氨燃料就绪”和“甲醇燃料就绪”入级符号,预计2027年转为使用氨燃料,实现净零排放。 建造速度创纪录。“这艘船由挪威礼诺航运公司订购,从最初提出建造设想,到交付并投入商业运营,只用了不到4年时间,开工建造时间不到1年半。这一创纪录的速度证明了我们在高端船舶建造领域的努力与突破。”招商局重工(江苏)有限公司关务经理施列超介绍。 “除了‘礼诺极光’号,同级别的另5艘船均已开工建造,2号船也已迎来海试,后续将有更多订单陆续投产。”施列超介绍,“截至8月上旬,招商局重工(江苏)有限公司出口总货值约16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13.7%。” 从南通海门长江码头驶向英国南安普顿港,“礼诺极光”号的绿色征程是中国制造不断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的生动例证。 据南京海关统计,今年前7月,江苏省出口各类船舶总值560.7亿元,同比增长59.8%。“当前,船舶行业进入新一轮周期式增长,市场需求增长较快,我国船企订单量稳居高位。特别是在绿色发展方面,我国造船工艺在绿色船型建造、配套绿色化、特殊减排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定领先优势。”南京海关副关长毛雅君介绍,该关对扬子江船业、新时代造船、招商局金陵船舶等船厂的调研结果显示,各家在手订单已排至2028年。 上半年,中国造船业三大指标,即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继续稳步增长,全球领先,三大指标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55%、74.7%和58.9%,并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速发展。上半年,中国新接绿色动力船舶订单国际份额达到71.7%。 正如中国造船业一样,在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中国企业不畏艰难、踏浪前行,持续提升自主研发能力,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正在形成中国制造的创新优势。今年前7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8.41万亿元,增长8.3%,占我国出口总值的59%。 顺应全球绿色发展新趋势,我国已累计与39个国家达成《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国际经贸合作框架倡议》,新能源汽车出口至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商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将研究出台绿色贸易发展专项政策,逐步建立健全绿色贸易支撑保障体系,提升外贸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能力。 从报关单看数字赋能—— 一张网打开出海新路径 从9610(直邮出口)、1210(保税电商出口)到9710(跨境电商B2B直接出口)、9810(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2014年以来,报关单上海关监管方式代码的陆续增加,印证着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蓬勃发展。借助互联网,更多优质中国商品走向了世界。 前不久,记者来到山东济宁,这里是工程机械的产业聚集地。 “门前凯旋路上的机械厂,基本都通过阿里国际站做跨境电商出口业务。”济宁萨奥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广非介绍,从2021年开始,借助跨境电商,萨奥的外贸订单迅速增长。今年上半年,萨奥在阿里国际站上的订单交易额同比增长了50%以上,下一步正计划在中亚国家建设海外仓。 从线下展会拓客到线上电商平台寻求商机,传统外贸B2B(企业对企业)业务加速线上化,一个个产业带涌入跨境电商平台,开拓出海新路径。4月以来,济宁新入驻阿里国际站的商家数量同比增加76.2%。 为何有此趋势?阿里国际站济宁区域负责人郭正奎说,原因有二:一是国际市场需求增长,东南亚、中东等地区正处于基建潮,对中国的工程机械设备有巨大需求;在欧美市场,质量过硬、功能齐备的中国机械能够满足多元化应用场景需要。二是跨境电商平台在技术上的创新和应用让在线拓客更加直接、高效。 此前,阿里国际站通过引入AI技术,帮助商家快速生成产品图片、介绍文案和视频内容,加速产品的线上化进程。今年7月,阿里国际站发布AI外贸产品升级计划,推出极简发布产品功能,将商品发布时间从60分钟缩短至最快60秒,同时AI自动接待功能实现零时差全天候回复,大幅提升客户回复率。 山东恒旺集团总经理刘明涛对此有切身体会:“虽然我不懂平台运营,但电商平台推出的新产品、新工具,我都会积极试用,譬如AI生意助手等产品,能帮助我们降本提效。” 目前,全球已有3万家中小企业订购使用阿里国际站的AI工具做外贸,AI优化后的商品在海外的曝光量提升37%。 亚马逊全球开店8月发布的《2024中国出口跨境电商发展趋势白皮书》显示,过去两年,在亚马逊销售额超过100万美元的中国卖家数量增长近55%。中国出口跨境电商产业蓬勃发展,标杆性企业和品牌不断涌现,这是中国外贸迈向高质量出海新阶段的坚实基础和强劲动能。 今年,商务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拓展跨境电商出口推进海外仓建设的意见》。跨境电商运用新技术、适应新需求,已经成为推动外贸发展的重要力量。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李兴乾表示,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速达到10.5%,高于外贸整体增速4.4个百分点。下一步,商务部将继续坚持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原则,落实好跨境电商专项政策,支持跨境电商赋能产业带发展,指导地方培育一批发展标杆。 从报关单看开放格局—— 一辆车开拓国际新市场 “你知道现在什么中国产品在中亚国家最受欢迎吗?” “是汽车。” 深夜12点的新疆霍尔果斯口岸,灯火通明、车流滚滚,一张张面向中亚国家出口汽车的报关单,在经查验货单相符后陆续放行。“为了满足井喷式的出口需求,我们开设商品车申报‘专用窗口’,提供7×24小时通关服务,单日出口最高可达1000余辆。”霍尔果斯海关监管一科科长李农介绍。 西承中亚五国,东接内陆省份,地处亚欧经济板块中心,霍尔果斯口岸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黄金通道。随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深入推进,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日益密切,霍尔果斯口岸报关单量不断攀升。2023年,霍尔果斯口岸出口商品车30.4万辆,同比增长307.5%,成为全国最大的汽车出口陆路口岸。今年前7月,霍尔果斯口岸出口商品车18.7万辆,同比增长39.9%。 霍尔果斯昊诚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经理梁浩2020年进入外贸公司,几年时间里,他所在的公司规模不断扩大,业务种类从货运代理拓展到国际运输、车辆销售,整体效益持续向好。 “我们对国产汽车出口前景十分看好。预计今年我们公司代理出口的车辆将达1.5万余辆,销售车辆1000余辆。”梁浩表示,一方面,国产汽车设计精良、质量上乘,受到越来越多中亚及欧洲国家消费者的青睐。另一方面,“双西公路”(中国西部—西欧)全线贯通、直达欧洲,公路、铁路运输网络更趋完善,汽车出口通道更畅通。 在新疆各大口岸采访,一张立体交通网地图随处可见:东起浙江、江苏,途经重庆、陕西,西至新疆霍尔果斯、阿拉山口,再经由哈萨克斯坦,串起中亚五国、欧洲国家等,贸易往来畅通无阻。 乌鲁木齐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国对内优化开放布局,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加快形成。与此同时,对外深化多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与更多国家和地区商签高标准自贸协定,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外贸朋友圈越来越大。 2011年3月,全国首趟中欧班列从重庆发出,经阿拉山口铁路口岸出境开往德国杜伊斯堡,开启了中欧班列发展的序章。截至今年8月中旬,经阿拉山口海关监管通行的中欧班列累计突破4万列。 阿拉山口海关查验一科副科长张昭晖介绍,随着中欧班列通行数量持续增加,运行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目前经阿拉山口铁路口岸通行的中欧班列线路累计达122条,搭载的货物涉及汽车及配件、电子产品等200余种。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成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前7月,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进出口11.72万亿元,增长7.1%。我国与24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建立贸易畅通工作组,与共建国家签署了15个自贸协定,在已经成功举办的前6届进博会上,来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参会企业累计超过7000家。 从报关单看改革效能—— “一港通”跑出通关新速度 两张变一张,少的可不仅是一张单据。 广东佛山北滘港闸口前,集装箱卡车有序进出。“每天平均600至700个货柜,主要是空调等家电品类,产品一下生产线就送过来了。”佛山市美的报关有限公司关务经理张焯良说,采用“一港通”模式后,只需填写一张报关单,货物运送到北滘港后就能送上接驳船发往广州南沙港,快速装上国际货轮出海。 “一港通”的背后,是通关监管的改革创新。2020年11月5日,广州海关创新推出“一港通”模式,以南沙港为枢纽港,内河码头和铁路陆港为支线港,形成“两港如一港”的作业模式,实现进出口货物“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 传统“内河转关”出口需要报关单、转关单两张单据,“一港通”只需要一张报关单。“最直观的变化是整体物流时间从原来5到7天缩短至1到2天。”张焯良表示,对于外贸企业来说,物流时间缩短,带动生产、研发周转加快,降低仓储、物流、人工等成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自然提升。 “珠江三角洲是外贸生产制造的重要基地,货源丰富,出口需求大,企业对物流成本高度敏感。”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综合业务工作处副处长张超介绍,广东海关分别在深圳、广州创新推出“组合港”和“一港通”模式。如今,深圳盐田、蛇口和广州南沙等国际枢纽大港,与东莞、中山、佛山、肇庆等珠江内河港口“两两组合”,港口信息互通,海关监管互认。改革实施以来,享惠企业超过6000家,为企业节省物流等相关成本已超2亿元。 一张报关单,不仅在广东畅通无阻,也正实现港澳对接互认。海关总署广东分署会同香港和澳门海关创新探索“一单两报”改革,通过将企业在广东“单一窗口”申报的出口数据,自动转译生成港澳进口货物申报数据,无需企业重复录入。 张超说,“一单两报”模式下,香港企业在港原需人工录入的公路舱单数据必填项由9项减少为0项,澳门企业在澳录入的进口一般贸易货物申报必填项由24项减少为3项,极大地减轻了企业人工录入工作量,实现数据的跨境共享共用。 从广东看全国,一张报关单的演进历程,改革贯穿其中。从纸质报关到无纸通关,从海关、检验检疫两次执法、两道手续到新时代海关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改革不断为海关监管通关赋能增效,企业获得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企业不跑腿、业务随时办。如今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我国加快打造“一站式、大数据、多功能、标准化、便利化”的跨境贸易综合服务平台。目前平台已实现了30多个部门的“总对总”系统对接,建成上线24大类889项服务功能,注册用户已达880多万,日申报业务量2600万票。 “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海关总署副署长赵增连表示,下一步,海关总署将通过深化改革和科技赋能双轮驱动,进一步增强改革创新的系统集成,强化口岸设施和数据共享,不断为外贸发展增添新动能。来源于:人民日报
发布: 2024-09-04 16:24 阅读:78
中新社北京9月4日电 (记者 吕少威)今年上半年,浙江与非洲实现贸易额278.8亿美元,同比增长3%。其中,从非洲进口55.5亿美元,同比增长12.9%。浙非产业合作逐渐从劳动密集型向中高端制造、数字经济、跨境电商等领域深度延伸。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新闻中心4日举行吹风会,浙江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陈江风介绍浙江对非交流合作情况。 陈江风提到,浙江已与非洲国家(地区)建立了31对友城关系,实现省市县三级友城全覆盖。2023年,浙非贸易额达到539亿美元,浙江对非投资备案额达到46亿美元,均居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前列。 陈江风表示,浙非人文交流不断深化。浙江20多所高校与非洲高校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先后在喀麦隆、莫桑比克、坦桑尼亚、南非等国家建立8所孔子学院,累计为非洲培养各类汉语人才12万人。积极吸引非洲学生来浙学习,目前在浙高校学习的非洲学生达6500多人。组织开展援非职业培训,为160多家非洲企业培训2800多人。中非经贸和文化论坛成为对非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在医疗合作方面,陈江风介绍说,浙江连续55年派出援非医疗队,支援马里、中非和纳米比亚等国家,仅2022年至2023年,累计派出医疗援助队员110人次,为受援国民众提供医疗服务18.38万人次。除在驻点医院工作外,浙江省援非医疗队深入受援国偏远地区开展巡诊、义诊活动,为当地缺医少药的贫苦患者提供治疗和药品;并在非积极传播中医文化,主办各类学术交流会议15场、组织医学培训70余次,推动受援国医疗能力水平提升。来源于: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9月4日电 (记者 吕少威)今年上半年,浙江与非洲实现贸易额278.8亿美元,同比增长3%。其中,从非洲进口55.5亿美元,同比增长12.9%。浙非产业合作逐渐从劳动密集型向中高端制造、数字经济、跨境电商等领域深度延伸。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新闻中心4日举行吹风会,浙江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陈江风介绍浙江对非交流合作情况。 陈江风提到,浙江已与非洲国家(地区)建立了31对友城关系,实现省市县三级友城全覆盖。2023年,浙非贸易额达到539亿美元,浙江对非投资备案额达到46亿美元,均居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前列。 陈江风表示,浙非人文交流不断深化。浙江20多所高校与非洲高校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先后在喀麦隆、莫桑比克、坦桑尼亚、南非等国家建立8所孔子学院,累计为非洲培养各类汉语人才12万人。积极吸引非洲学生来浙学习,目前在浙高校学习的非洲学生达6500多人。组织开展援非职业培训,为160多家非洲企业培训2800多人。中非经贸和文化论坛成为对非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在医疗合作方面,陈江风介绍说,浙江连续55年派出援非医疗队,支援马里、中非和纳米比亚等国家,仅2022年至2023年,累计派出医疗援助队员110人次,为受援国民众提供医疗服务18.38万人次。除在驻点医院工作外,浙江省援非医疗队深入受援国偏远地区开展巡诊、义诊活动,为当地缺医少药的贫苦患者提供治疗和药品;并在非积极传播中医文化,主办各类学术交流会议15场、组织医学培训70余次,推动受援国医疗能力水平提升。来源于:中国新闻网
发布: 2024-09-03 08:59 阅读:130
本报讯(记者 成燕 孙婷婷 通讯员 郭家栋)记者昨日从市商务局获悉,近日,商务部在广州举行的2024年全国跨境电商综试区现场会上公布了2023年跨境电商综试区考核评估结果,郑州市由2022年度第二档(成效较好)重返第一档(成效明显),位列全国前十。巩固优势 补齐短板据了解,2021年,商务部首次对165个综试区城市进行考核评估,郑州综试区获评第一档。次年,郑州市由第一档(成效明显)下降为第二档(成效较好)。对此,郑州市广泛学习先进城市经验,实施“创新提升行动”“产业提振行动”“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培育行动”“海外仓培育行动”等一系列行动计划,经过一年努力,郑州市跨境电商领域优势更加巩固、短板逐渐补齐。据统计,2023年,全市跨境电商交易额1261亿元,同比增长6.9%,交易规模在全国综试区排名靠前,跨境电商现场进口商品从最初的100余种增长到8万多种。跨境电商是郑州对外开放的一张亮丽名片。近年来,郑州市持续完善政策体系。编制印发《郑州市“十四五”网上丝绸之路发展规划》,以跨境电商深刻融入产业发展为引领,以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为核心带动空中、陆上、网上、海上“四条丝路”协同发展;针对问题短板和不足,制定《郑州市跨境电子商务专项提升行动实施方案》《郑州市加快推进跨境电商发展的若干措施》,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目前,全市现有跨境电商产业园区32个,其中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区16个,全市开展跨境电商业务企业11000家,其中进出口额2000万元以上企业503家。本土企业致欧科技被确定为郑州市首批独角兽企业之一,并成功在深交所上市,成为河南首家跨境电商上市企业。在系列服务精准支持下,黎明重工、明泰铝业、启亿粮油、荣盛耐材等传统品牌企业快速出海,形成了矿山器械、耐火材料等一批具有郑州特色的跨境电商特色出口产业集群。优化服务 打通通道郑州加强企业海外仓布局推动力度,推动“单一窗口”针对性开发上线海外仓综合服务平台,协调超50家海外仓企业线上对接,实现海外仓资源数据共享和供需信息匹配,2023年,海外仓总面积同比增长87.5%,服务客户数量6900家。目前全市海外仓总数168个,分布在美国、德国、英国等地。强化空中、陆上、网上、海上“四条丝路”联动,打通跨境电商物流通道。率先完成TIR跨境公路运输双向联通,开通郑州至莫斯科、郑州至塔什干TIR跨境公路货运线路,成为中部地区面向“一带一路”的新通道;跨境电商出口包机业务实现提级扩能,常态化运营郑州至比利时列日、美国洛杉矶、美国纽约跨境电商包机。截至2023年底,在郑运营全货运航空公司29家,开通全货机航线49条,郑州航空港跨境电商共完成申报进出口单量12327万单、货值166.21亿元,分别增长0.76%、14.43%。“跨境电商+中欧班列”服务拓展,中欧班列(中豫号·郑州)新开通郑州—老挝琅勃拉邦、郑州—俄罗斯圣彼得堡、郑州—泰国萨普里国际线路。截至2023年年底,运输跨境电商包裹2125.99吨。“无水港”建设取得新突破。在常态化运行郑州至青岛港、连云港、宁波港铁海联运班列的基础上,新开郑州至温州乐清湾铁海联运线路。2023年业务量突破4万标箱、增长151%。加快创新 培养人才跨境电商企业在增加,通关便利化水平在提升。河南电子口岸已上线32大类140余项功能,涵盖口岸大通关全流程、全业态,入驻企业4万余家,服务上下游企业7万余家,业务规模、运营效能和服务水平均居全国同类型平台第一方阵。2023年“单一窗口”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共完成1.27亿单、货值176亿元。同时,河南省邮政分公司与阿里巴巴速卖通平台合作推出河南邮政国际e速宝业务,全程时效平均提升3至5个工作日,平均节省电商卖家物流成本15%左右。开发建设了中欧班列智慧场站管理平台,实现集装箱布控信息与场站作业信息实时对碰,缩减铁路口岸作业时间,提升铁路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此外,在全国首次实现技术性贸易措施风险预警信息数据同“单一窗口”的数据联通,自动弹出进口国的技术性贸易措施风险预警信息,帮助企业降低出口风险。从跨境电商、直播电商、平台生态、创新创业、企业运营等精选主题,搭建政府、企业、专家、大众探讨分享的桥梁,加强人才培训,创办郑州市电子商务大讲堂。自2015年首期举办,截至2023年底已成功举办50期,累计邀请超240位行业知名专家、教授、企业家分享,线下培训超2.2万余人次,线上观看超2900万人次。“2024年,郑州市将巩固优势,扩规模、筑品牌、优服务、强创新。”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支持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加强与亚马逊、ebay、阿里巴巴等知名跨境电商平台合作,加快形成链条完整、配套完善的产业园区;引导跨境电商平台与生产企业联合,制定产业带出海行动计划,推动“郑州制造”“河南制造”出海;聚焦东盟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需求,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扩大我市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深化跨境电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加强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持续开展人才培训和招引;引导金融机构针对跨境电商企业制定针对性政策,健全跨境电商金融政策体系;引进拼多多、希音等跨境电商头部平台入驻郑州。来源于:郑州日报
本报讯(记者 成燕 孙婷婷 通讯员 郭家栋)记者昨日从市商务局获悉,近日,商务部在广州举行的2024年全国跨境电商综试区现场会上公布了2023年跨境电商综试区考核评估结果,郑州市由2022年度第二档(成效较好)重返第一档(成效明显),位列全国前十。巩固优势 补齐短板据了解,2021年,商务部首次对165个综试区城市进行考核评估,郑州综试区获评第一档。次年,郑州市由第一档(成效明显)下降为第二档(成效较好)。对此,郑州市广泛学习先进城市经验,实施“创新提升行动”“产业提振行动”“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培育行动”“海外仓培育行动”等一系列行动计划,经过一年努力,郑州市跨境电商领域优势更加巩固、短板逐渐补齐。据统计,2023年,全市跨境电商交易额1261亿元,同比增长6.9%,交易规模在全国综试区排名靠前,跨境电商现场进口商品从最初的100余种增长到8万多种。跨境电商是郑州对外开放的一张亮丽名片。近年来,郑州市持续完善政策体系。编制印发《郑州市“十四五”网上丝绸之路发展规划》,以跨境电商深刻融入产业发展为引领,以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为核心带动空中、陆上、网上、海上“四条丝路”协同发展;针对问题短板和不足,制定《郑州市跨境电子商务专项提升行动实施方案》《郑州市加快推进跨境电商发展的若干措施》,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目前,全市现有跨境电商产业园区32个,其中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区16个,全市开展跨境电商业务企业11000家,其中进出口额2000万元以上企业503家。本土企业致欧科技被确定为郑州市首批独角兽企业之一,并成功在深交所上市,成为河南首家跨境电商上市企业。在系列服务精准支持下,黎明重工、明泰铝业、启亿粮油、荣盛耐材等传统品牌企业快速出海,形成了矿山器械、耐火材料等一批具有郑州特色的跨境电商特色出口产业集群。优化服务 打通通道郑州加强企业海外仓布局推动力度,推动“单一窗口”针对性开发上线海外仓综合服务平台,协调超50家海外仓企业线上对接,实现海外仓资源数据共享和供需信息匹配,2023年,海外仓总面积同比增长87.5%,服务客户数量6900家。目前全市海外仓总数168个,分布在美国、德国、英国等地。强化空中、陆上、网上、海上“四条丝路”联动,打通跨境电商物流通道。率先完成TIR跨境公路运输双向联通,开通郑州至莫斯科、郑州至塔什干TIR跨境公路货运线路,成为中部地区面向“一带一路”的新通道;跨境电商出口包机业务实现提级扩能,常态化运营郑州至比利时列日、美国洛杉矶、美国纽约跨境电商包机。截至2023年底,在郑运营全货运航空公司29家,开通全货机航线49条,郑州航空港跨境电商共完成申报进出口单量12327万单、货值166.21亿元,分别增长0.76%、14.43%。“跨境电商+中欧班列”服务拓展,中欧班列(中豫号·郑州)新开通郑州—老挝琅勃拉邦、郑州—俄罗斯圣彼得堡、郑州—泰国萨普里国际线路。截至2023年年底,运输跨境电商包裹2125.99吨。“无水港”建设取得新突破。在常态化运行郑州至青岛港、连云港、宁波港铁海联运班列的基础上,新开郑州至温州乐清湾铁海联运线路。2023年业务量突破4万标箱、增长151%。加快创新 培养人才跨境电商企业在增加,通关便利化水平在提升。河南电子口岸已上线32大类140余项功能,涵盖口岸大通关全流程、全业态,入驻企业4万余家,服务上下游企业7万余家,业务规模、运营效能和服务水平均居全国同类型平台第一方阵。2023年“单一窗口”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共完成1.27亿单、货值176亿元。同时,河南省邮政分公司与阿里巴巴速卖通平台合作推出河南邮政国际e速宝业务,全程时效平均提升3至5个工作日,平均节省电商卖家物流成本15%左右。开发建设了中欧班列智慧场站管理平台,实现集装箱布控信息与场站作业信息实时对碰,缩减铁路口岸作业时间,提升铁路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此外,在全国首次实现技术性贸易措施风险预警信息数据同“单一窗口”的数据联通,自动弹出进口国的技术性贸易措施风险预警信息,帮助企业降低出口风险。从跨境电商、直播电商、平台生态、创新创业、企业运营等精选主题,搭建政府、企业、专家、大众探讨分享的桥梁,加强人才培训,创办郑州市电子商务大讲堂。自2015年首期举办,截至2023年底已成功举办50期,累计邀请超240位行业知名专家、教授、企业家分享,线下培训超2.2万余人次,线上观看超2900万人次。“2024年,郑州市将巩固优势,扩规模、筑品牌、优服务、强创新。”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支持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加强与亚马逊、ebay、阿里巴巴等知名跨境电商平台合作,加快形成链条完整、配套完善的产业园区;引导跨境电商平台与生产企业联合,制定产业带出海行动计划,推动“郑州制造”“河南制造”出海;聚焦东盟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需求,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扩大我市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深化跨境电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加强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持续开展人才培训和招引;引导金融机构针对跨境电商企业制定针对性政策,健全跨境电商金融政策体系;引进拼多多、希音等跨境电商头部平台入驻郑州。来源于:郑州日报
发布: 2024-09-02 19:53 阅读:100
证券时报网讯,上海印发《上海市推动直播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其中提出,做好直播经济走出去服务。加强对直播经济各类主体国际化经营中的指导,推进直播企业提高在海外风险防范意识,降低海外运营风险。依托虹桥海外发展服务中心,提供相关政策咨询、投资促进、金融财税、风险防范、争议解决等服务。鼓励开展跨境电商直播业务。鼓励跨境电商企业依法合规开展直播业务,通过直播方式拓展销售渠道,带动更多优势产品出口。鼓励上海市电商类MCN机构加强与境外主播机构合作,推广国内特色商品,确需聘请的外籍直播人才,由行业主管部门研究评估推荐后,可作为外籍高精尖缺人才给予办理工作许可。依托直播基地、“丝路电商”国家馆等,开展“丝路电商”伙伴国优质商品的直播销售,促进“丝路云品”流通。来源于:证券时报网
证券时报网讯,上海印发《上海市推动直播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其中提出,做好直播经济走出去服务。加强对直播经济各类主体国际化经营中的指导,推进直播企业提高在海外风险防范意识,降低海外运营风险。依托虹桥海外发展服务中心,提供相关政策咨询、投资促进、金融财税、风险防范、争议解决等服务。鼓励开展跨境电商直播业务。鼓励跨境电商企业依法合规开展直播业务,通过直播方式拓展销售渠道,带动更多优势产品出口。鼓励上海市电商类MCN机构加强与境外主播机构合作,推广国内特色商品,确需聘请的外籍直播人才,由行业主管部门研究评估推荐后,可作为外籍高精尖缺人才给予办理工作许可。依托直播基地、“丝路电商”国家馆等,开展“丝路电商”伙伴国优质商品的直播销售,促进“丝路云品”流通。来源于:证券时报网
发布: 2024-09-02 09:45 阅读:95
①韩国海关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韩国8月出口增速恢复到两位数,其中芯片出口同比增速更是来到了近39%;②作为全球经济的“金丝雀”,韩国出口数据的增长不仅预兆着全球经济前景的回暖,也反映出全球对科技产品的强劲需求。财联社9月2日讯(编辑 刘蕊)韩国海关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韩国8月出口增速恢复到两位数,其中芯片出口同比增速更是来到了近39%。作为全球经济的“金丝雀”,韩国出口数据的增长不仅预兆着全球经济前景的回暖,也反映出全球对科技产品的强劲需求。韩国出口增长是个好兆头数据显示,在没有调整的情况下,韩国8月整体出口增长11.4%,而整体进口增长6%。贸易顺差达到38亿美元。在经工作日差异调整后,韩国8月出口量较上年同期增长13.7%。出口是韩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而半导体、汽车和成品油都是推动韩国整体出口的关键产品。有关部门预计,由于全球贸易的复苏,韩国今年的经济增速将加速至2%左右。韩国制造商遍布全球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因此韩国的出口表现可以作为世界商业活力的晴雨表。与巴西、印度尼西亚和波兰等新兴国家一样,韩国是今年全球贸易复苏的最大受益者之一。相比之下,发达国家的出口依然疲软。花旗经济学家朗格卢瓦(Cole Langlois)团队认为,这种分化可能会在今年下半年继续下去。韩国的出口表现一直是阻止韩国央行及早调整政策的一个因素。尽管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将于本月开始降息,但经济学家谨慎预测,韩国央行将等到下个月或更晚才会降息,以应对消费低迷。芯片出口强劲增长值得一提的是,韩国在全球存储芯片销售中所占份额最大。而在全球人工智能热潮之下,韩国的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等芯片制造商更是从中大赚不少。最新出口数据显示,8月份韩国半导体出口较上年同期增长38.8%。穆迪评级战略和研究高级副总裁Madhavi Bokil在报告中写到:“到明年以前,全球半导体需求的周期性上升将有助于抵消韩国国内经济的低迷…我们预计,对人工智能相关芯片的外部需求,以及美国和欧盟推动的对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等新领域的投资,将抵消韩国国内疲软影响,并支持韩国2024年和2025年的增长反弹至2.5%和2.3%。”对于韩国来说,其外贸需求一直由全球主要经济体引领:美国英伟达是其AI芯片的主要供应对象,而美国对电动汽车的旺盛需求也使韩国汽车制造商受益。此外,中国也是韩国电子产品和芯片的主要买家。“增加对美国的贸易依赖存在风险,比如可能对金融、财政和商业环境造成冲击,”美国韩国经济研究所临时所长Je Heon Kim在报告中表示,“韩国必须通过继续使其贸易和供应链多元化来应对和管理这些风险。”来源于:财联社
①韩国海关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韩国8月出口增速恢复到两位数,其中芯片出口同比增速更是来到了近39%;②作为全球经济的“金丝雀”,韩国出口数据的增长不仅预兆着全球经济前景的回暖,也反映出全球对科技产品的强劲需求。财联社9月2日讯(编辑 刘蕊)韩国海关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韩国8月出口增速恢复到两位数,其中芯片出口同比增速更是来到了近39%。作为全球经济的“金丝雀”,韩国出口数据的增长不仅预兆着全球经济前景的回暖,也反映出全球对科技产品的强劲需求。韩国出口增长是个好兆头数据显示,在没有调整的情况下,韩国8月整体出口增长11.4%,而整体进口增长6%。贸易顺差达到38亿美元。在经工作日差异调整后,韩国8月出口量较上年同期增长13.7%。出口是韩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而半导体、汽车和成品油都是推动韩国整体出口的关键产品。有关部门预计,由于全球贸易的复苏,韩国今年的经济增速将加速至2%左右。韩国制造商遍布全球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因此韩国的出口表现可以作为世界商业活力的晴雨表。与巴西、印度尼西亚和波兰等新兴国家一样,韩国是今年全球贸易复苏的最大受益者之一。相比之下,发达国家的出口依然疲软。花旗经济学家朗格卢瓦(Cole Langlois)团队认为,这种分化可能会在今年下半年继续下去。韩国的出口表现一直是阻止韩国央行及早调整政策的一个因素。尽管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将于本月开始降息,但经济学家谨慎预测,韩国央行将等到下个月或更晚才会降息,以应对消费低迷。芯片出口强劲增长值得一提的是,韩国在全球存储芯片销售中所占份额最大。而在全球人工智能热潮之下,韩国的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等芯片制造商更是从中大赚不少。最新出口数据显示,8月份韩国半导体出口较上年同期增长38.8%。穆迪评级战略和研究高级副总裁Madhavi Bokil在报告中写到:“到明年以前,全球半导体需求的周期性上升将有助于抵消韩国国内经济的低迷…我们预计,对人工智能相关芯片的外部需求,以及美国和欧盟推动的对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等新领域的投资,将抵消韩国国内疲软影响,并支持韩国2024年和2025年的增长反弹至2.5%和2.3%。”对于韩国来说,其外贸需求一直由全球主要经济体引领:美国英伟达是其AI芯片的主要供应对象,而美国对电动汽车的旺盛需求也使韩国汽车制造商受益。此外,中国也是韩国电子产品和芯片的主要买家。“增加对美国的贸易依赖存在风险,比如可能对金融、财政和商业环境造成冲击,”美国韩国经济研究所临时所长Je Heon Kim在报告中表示,“韩国必须通过继续使其贸易和供应链多元化来应对和管理这些风险。”来源于:财联社
发布: 2024-09-02 09:26 阅读:103
形成近400项制度创新成果、开展172项关键技术研发和转化项目、超过4500家高新技术企业在自贸试验区集聚……2024年是江苏自贸试验区设立五周年。8月27日,“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五周年”新闻发布会召开,会上公布的一串串数字展示了挂牌五年来江苏自贸试验区取得的一系列成效,引人瞩目。江苏省商务厅党组成员、省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汤大军表示,自2019年8月挂牌设立以来,江苏自贸试验区从改革创新的“试验田”发展为开放型经济的“前沿地”:5年来,江苏自贸试验区完成外贸进出口2.6万亿元、实际使用外资112.6亿美元,分别占全省10.3%、10.2%;今年1—7月,江苏自贸试验区外贸进出口、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32%、26.4%。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上市企业数量占全省比重分别达到9%、13%,有效发挥了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的引领支撑作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鼓励首创性、集成式探索。5年来,江苏自贸试验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持续深化首创性、集成式改革探索,制度创新取得丰硕成果。形成的近400项制度创新成果中,“海事政务闭环管理”等25项在全国复制推广、“保税检测区内外联动模式”等10项在国家部委备案、“专利精准导航助力产业集成创新”等137项在省内复制推广。坚持高质量发展,5年来,江苏自贸试验区重点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竞争力,支持区内重点企业累计开展172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超过4500家高新技术企业在自贸试验区集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培育壮大。其中,江苏自贸试验区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2023年的总产值近3000亿元,占江苏省比重近一半。坚持高水平开放,江苏自贸试验区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规则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制度型开放重点领域取得进展:持续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应用,落地全省首家外商独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搭建企业数字化碳管理平台,提供纺织产品碳足迹数据收集、碳排放核算、碳中和产品认证等服务,发行全国首单碳中和绿色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开放合作,连云港片区中哈物流基地集装箱进出场量2023年完成24.3万标箱、增幅10%;苏州片区拓展与新加坡在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领域合作,上线运行中新国际贸易单据数字化平台,首次实现中新数字提单网上流转。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汤大军表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江苏自贸试验区正踔厉奋发,创新奋进,高水平打造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努力建设“国内一流、国际公认”的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为全国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更大贡献,切实扛起“勇挑大梁”的重大责任。来源于:江南晚报
形成近400项制度创新成果、开展172项关键技术研发和转化项目、超过4500家高新技术企业在自贸试验区集聚……2024年是江苏自贸试验区设立五周年。8月27日,“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五周年”新闻发布会召开,会上公布的一串串数字展示了挂牌五年来江苏自贸试验区取得的一系列成效,引人瞩目。江苏省商务厅党组成员、省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汤大军表示,自2019年8月挂牌设立以来,江苏自贸试验区从改革创新的“试验田”发展为开放型经济的“前沿地”:5年来,江苏自贸试验区完成外贸进出口2.6万亿元、实际使用外资112.6亿美元,分别占全省10.3%、10.2%;今年1—7月,江苏自贸试验区外贸进出口、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32%、26.4%。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上市企业数量占全省比重分别达到9%、13%,有效发挥了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的引领支撑作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鼓励首创性、集成式探索。5年来,江苏自贸试验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持续深化首创性、集成式改革探索,制度创新取得丰硕成果。形成的近400项制度创新成果中,“海事政务闭环管理”等25项在全国复制推广、“保税检测区内外联动模式”等10项在国家部委备案、“专利精准导航助力产业集成创新”等137项在省内复制推广。坚持高质量发展,5年来,江苏自贸试验区重点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竞争力,支持区内重点企业累计开展172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超过4500家高新技术企业在自贸试验区集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培育壮大。其中,江苏自贸试验区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2023年的总产值近3000亿元,占江苏省比重近一半。坚持高水平开放,江苏自贸试验区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规则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制度型开放重点领域取得进展:持续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应用,落地全省首家外商独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搭建企业数字化碳管理平台,提供纺织产品碳足迹数据收集、碳排放核算、碳中和产品认证等服务,发行全国首单碳中和绿色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开放合作,连云港片区中哈物流基地集装箱进出场量2023年完成24.3万标箱、增幅10%;苏州片区拓展与新加坡在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领域合作,上线运行中新国际贸易单据数字化平台,首次实现中新数字提单网上流转。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汤大军表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江苏自贸试验区正踔厉奋发,创新奋进,高水平打造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努力建设“国内一流、国际公认”的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为全国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更大贡献,切实扛起“勇挑大梁”的重大责任。来源于:江南晚报
发布: 2024-09-02 09:21 阅读:89
机器人拧螺丝、搬货箱、折叠衣物……在刚结束的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上,600多件机器人创新产品轮番亮相,让世界窥见了机器人世界的未来趋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7月,全国产出工业机器人超过30万套,仅7月当月产量就同比增长了19.7%,两位数增速在一众行业中格外亮眼。 在产量增长的同时,中国造的机器人也在加速走向海外。作为重要生产制造基地的长三角地区,工业机器人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量的一半,驱动地区外贸规模不断攀升。 长三角机器人出口占全国比重过半 “10年前,中国的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大约是6万台,现在这个数字是29万台。这意味着,全球每年安装的工业机器人中,有一半以上是在中国安装的。”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主席玛丽娜·比尔在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说。 上海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长三角区域进出口总值达9.1万亿元,同比增长5.8%,外贸规模再创历史新高;长三角地区出口工业机器人20.5亿元,同比增长26.6%,占全国出口总量的50.8%。 具身智能技术创新与应用的机器人研发企业云深处科技业务负责人向上海证券报记者介绍,去年公司海外业务开始发力,实现大幅增长。今年一季度,公司相继拿下新加坡、韩国、美国、德国等国家的订单。 “公司生产的四足机器人正加速在国际市场落地商用。比如相关产品参与了新加坡国家电网项目,开展电力隧道巡检,这也是国产四足机器人首次在海外电力行业得到应用。”上述负责人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发布的中国工业机器人贸易月度监测报告显示,1月至6月,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安徽分别是我国工业机器人出口最多的省市。其中,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的出口量分别占全国出口总量的21.8%、14.4%、7.7%和5.6%。 中国信通院上海工创中心AI负责人凌颖向记者表示,长三角地区拥有功能完善、系统健全的机器人产业生态体系,汇聚了新时达(002527)、埃斯顿(002747)、科沃斯(603486)等国内领先的机器人公司。此外,长三角地区拥有成熟的机器人产业集群,初创公司往往也会选择在这里生根发芽。“长三角还具备经济多样化,产业支持政策力度大,产业链资源丰厚,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凌颖说。 工业机器人年产量8年增长超12倍 随着出口需求增加,中国出口智能产品正在深耕细分领域。例如,在家居领域,扫地机器人、泳池清洁机器人、自动割草机器人都有“黑科技”。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中国也是重要的出口国和应用市场。 据高工产业研究院数据,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达到52.45%,从销量口径上首次实现对外资品牌的反超。2015年到2022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年产量从3.3万台增至44.3万台,8年增长超12倍。 2015年启动的余姚机器人智谷小镇,是一个以智能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为重点的高端装备类特色小镇。经过多年的发展,小镇现已形成“从无到有,聚落成群”的机器人产业发展格局。今年上半年,余姚海关关区出口机械臂、机械手等工业机器人8000多台,累计货值2700万元,同比增长超五成。 在长三角地区,像余姚机器人智谷小镇这样的机器人产业园区不在少数,张江机器人谷、吴中机器人产业园、芜湖机器人产业集聚区……机器人产业成为经济的新增长点。 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机器人相关企业达到71.67万家。其中,江苏现存9.26万家机器人相关企业,仅次于广东。浙江、上海、安徽以4.94万家、3.61万家和2.57万家排在第四至六位。整个长三角地区涵盖机器人业务的企业数约占全国的30%。 “目前,中国机器人产业‘出海’,基本还是以国内直销、国际代理的模式。”凌颖认为,未来,长三角地区的机器人产业将更为完善,在AI的加持下,机器人在算法处理上将更加智能。此外,凌颖还建议,机器人企业“出海”要特别注意数据合规风险。来源于:中国证券网
机器人拧螺丝、搬货箱、折叠衣物……在刚结束的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上,600多件机器人创新产品轮番亮相,让世界窥见了机器人世界的未来趋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7月,全国产出工业机器人超过30万套,仅7月当月产量就同比增长了19.7%,两位数增速在一众行业中格外亮眼。 在产量增长的同时,中国造的机器人也在加速走向海外。作为重要生产制造基地的长三角地区,工业机器人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量的一半,驱动地区外贸规模不断攀升。 长三角机器人出口占全国比重过半 “10年前,中国的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大约是6万台,现在这个数字是29万台。这意味着,全球每年安装的工业机器人中,有一半以上是在中国安装的。”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主席玛丽娜·比尔在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说。 上海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长三角区域进出口总值达9.1万亿元,同比增长5.8%,外贸规模再创历史新高;长三角地区出口工业机器人20.5亿元,同比增长26.6%,占全国出口总量的50.8%。 具身智能技术创新与应用的机器人研发企业云深处科技业务负责人向上海证券报记者介绍,去年公司海外业务开始发力,实现大幅增长。今年一季度,公司相继拿下新加坡、韩国、美国、德国等国家的订单。 “公司生产的四足机器人正加速在国际市场落地商用。比如相关产品参与了新加坡国家电网项目,开展电力隧道巡检,这也是国产四足机器人首次在海外电力行业得到应用。”上述负责人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发布的中国工业机器人贸易月度监测报告显示,1月至6月,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安徽分别是我国工业机器人出口最多的省市。其中,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的出口量分别占全国出口总量的21.8%、14.4%、7.7%和5.6%。 中国信通院上海工创中心AI负责人凌颖向记者表示,长三角地区拥有功能完善、系统健全的机器人产业生态体系,汇聚了新时达(002527)、埃斯顿(002747)、科沃斯(603486)等国内领先的机器人公司。此外,长三角地区拥有成熟的机器人产业集群,初创公司往往也会选择在这里生根发芽。“长三角还具备经济多样化,产业支持政策力度大,产业链资源丰厚,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凌颖说。 工业机器人年产量8年增长超12倍 随着出口需求增加,中国出口智能产品正在深耕细分领域。例如,在家居领域,扫地机器人、泳池清洁机器人、自动割草机器人都有“黑科技”。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中国也是重要的出口国和应用市场。 据高工产业研究院数据,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达到52.45%,从销量口径上首次实现对外资品牌的反超。2015年到2022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年产量从3.3万台增至44.3万台,8年增长超12倍。 2015年启动的余姚机器人智谷小镇,是一个以智能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为重点的高端装备类特色小镇。经过多年的发展,小镇现已形成“从无到有,聚落成群”的机器人产业发展格局。今年上半年,余姚海关关区出口机械臂、机械手等工业机器人8000多台,累计货值2700万元,同比增长超五成。 在长三角地区,像余姚机器人智谷小镇这样的机器人产业园区不在少数,张江机器人谷、吴中机器人产业园、芜湖机器人产业集聚区……机器人产业成为经济的新增长点。 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机器人相关企业达到71.67万家。其中,江苏现存9.26万家机器人相关企业,仅次于广东。浙江、上海、安徽以4.94万家、3.61万家和2.57万家排在第四至六位。整个长三角地区涵盖机器人业务的企业数约占全国的30%。 “目前,中国机器人产业‘出海’,基本还是以国内直销、国际代理的模式。”凌颖认为,未来,长三角地区的机器人产业将更为完善,在AI的加持下,机器人在算法处理上将更加智能。此外,凌颖还建议,机器人企业“出海”要特别注意数据合规风险。来源于:中国证券网
发布: 2024-08-30 09:34 阅读:151
记者日前从市商务局获悉,自2022年潮州申获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以来,紧扣政策供给、产业融合、品牌出海、人才培育等关键环节,聚力“跨境电商+产业带”融合发展,全力推动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再创新高。今年上半年,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6亿元,比增200%,增速列全省第一,彰显了潮州市在“跨境电商+产业带”领域融合发展的强劲势头。聚焦人才培育、组织展会、业务拓展、独立站建设、平台建设等方面,潮州市强化政策供给,制定实施《潮州市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专项资金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引导相关职能部门、院校、行业协会、企业等主动参与综试区建设和跨境电商发展。积极争取中央、省和对口帮扶协作专项资金,持续优化跨境电商营商环境,充分调动市场主体发展信心,有效吸引跨境电商贸易数据回归与人才资源回流,累计兑付各级扶持资金近600万元,惠及单位、协会、企业共187家次。在加快产业融合方面,潮州积极与希音、拼多多Temu、亚马逊、阿里巴巴等龙头平台和服务商开展深度合作,通过举办跨境电商资源对接活动,探讨潮州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模式,借力借智推动传统产业与跨境电商模式融合发展。同时,积极走访重点产业、重点企业,支持外贸综合服务、跨境电商等外贸业态做优做大,引导147家企业完成海关跨境电商企业备案程序,其中工贸一体化企业占比超90%。在推动品牌出海方面,潮州市通过组织跨境电商企业参加展会,搭建专馆等形式展示特色产业优势,打造展示“潮州质造”、潮州品牌的重要窗口。同时围绕品牌出海主题,高规格举办2023年潮州市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峰会等活动,通过多种形式为中小企业探索“破局”路径提供指导。目前,潮州市跨境电商企业已注册海外商标总数达2900个,“产业带+独立站”发展模式取得重大成效。人才培育是推动跨境电商发展的保障。潮州市积极探索“政府+高校+协会+平台”四方联动合作模式,由政府职能部门、电商平台、本地高校和行业协会联合成立跨境电子商务产教融合人才培育基地,加大重点企业与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与人才输送力度,今年来共提供跨境电商实践岗位近80个。设立全市首个高校“跨境电商”专业且每年专业化培养学生100名,利用“典阅杯”全国高校跨境电商综合能力大赛等平台“以赛促教”,深化“理论+实操+实习”的“多课堂”培育模式,从课程、师资、实训平台、校企对接服务等方面为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深度赋能。来源于:新浪财经
记者日前从市商务局获悉,自2022年潮州申获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以来,紧扣政策供给、产业融合、品牌出海、人才培育等关键环节,聚力“跨境电商+产业带”融合发展,全力推动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再创新高。今年上半年,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6亿元,比增200%,增速列全省第一,彰显了潮州市在“跨境电商+产业带”领域融合发展的强劲势头。聚焦人才培育、组织展会、业务拓展、独立站建设、平台建设等方面,潮州市强化政策供给,制定实施《潮州市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专项资金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引导相关职能部门、院校、行业协会、企业等主动参与综试区建设和跨境电商发展。积极争取中央、省和对口帮扶协作专项资金,持续优化跨境电商营商环境,充分调动市场主体发展信心,有效吸引跨境电商贸易数据回归与人才资源回流,累计兑付各级扶持资金近600万元,惠及单位、协会、企业共187家次。在加快产业融合方面,潮州积极与希音、拼多多Temu、亚马逊、阿里巴巴等龙头平台和服务商开展深度合作,通过举办跨境电商资源对接活动,探讨潮州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模式,借力借智推动传统产业与跨境电商模式融合发展。同时,积极走访重点产业、重点企业,支持外贸综合服务、跨境电商等外贸业态做优做大,引导147家企业完成海关跨境电商企业备案程序,其中工贸一体化企业占比超90%。在推动品牌出海方面,潮州市通过组织跨境电商企业参加展会,搭建专馆等形式展示特色产业优势,打造展示“潮州质造”、潮州品牌的重要窗口。同时围绕品牌出海主题,高规格举办2023年潮州市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峰会等活动,通过多种形式为中小企业探索“破局”路径提供指导。目前,潮州市跨境电商企业已注册海外商标总数达2900个,“产业带+独立站”发展模式取得重大成效。人才培育是推动跨境电商发展的保障。潮州市积极探索“政府+高校+协会+平台”四方联动合作模式,由政府职能部门、电商平台、本地高校和行业协会联合成立跨境电子商务产教融合人才培育基地,加大重点企业与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与人才输送力度,今年来共提供跨境电商实践岗位近80个。设立全市首个高校“跨境电商”专业且每年专业化培养学生100名,利用“典阅杯”全国高校跨境电商综合能力大赛等平台“以赛促教”,深化“理论+实操+实习”的“多课堂”培育模式,从课程、师资、实训平台、校企对接服务等方面为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深度赋能。来源于:新浪财经
发布: 2024-08-29 09:35 阅读:107
温州网讯 昨天下午3点21分,从境外快递而来的温州市跨境电商进口直购首单货物,在鹿城跨境电商园落地。此举填补了我市在跨境电商直购进口领域的空白,推动跨境电商全链条的货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关务流实现互通互联。 在当天下午举办的温州市跨境电商监管中心揭牌暨9610进口首单启动仪式上,随着相关嘉宾共同按下9610进口首单启动按钮,承载首单进口货物的顺丰速运车辆缓缓驶入场站,标志着温州跨境电商9610进口业务正式开通,为我市跨境电商发展按下“快进键”。 占地面积近3000平方米的温州市跨境电商监管中心,是全国唯一一个由民营企业投资建成的监管场所。该监管中心配备了先进的自动化卡口系统、自动化分拣系统、数字清关系统、自动化推单系统和运抵系统,同时建立了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实现快件的快速准确分拣和配送、实时跟踪、信息共享。此前,在市商务局、温州海关、鹿城区政府等多方协同合作下,先后完成快件运营方招引、场站软硬件升级、数据对碰、实单测试等,顺利推进该中心建成投用。 跨境电商作为发展速度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带动作用最强的外贸新业态,能够高效匹配供需,为更多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个性化优质服务。温州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以来,按照空间布局和建设规划,加速推进招商引资、产业培育、人才培养、监管创新等重点工作,推动这一“新业态”在“新赛道”上全力奔跑。截至目前,全市已经建成25个跨境电商产业园,打造形成省级知名品牌20个、海关备案企业1822家、活跃网店2.3万家的市场经营主体矩阵。跨境电商发展活力持续迸发,正成为全市外贸发展的新动能、转型升级的新渠道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抓手。 随着跨境电商进口直购首单落地,我市将以此为契机扩大效应,推动海关监管、产业园区、快递物流、综合服务等高效整合衔接,持续培育跨境平台、发展集聚园区、壮大市场主体,加快构建“全球72小时必达”跨境电商网络,让企业“卖全球”更顺畅,让消费者“买全球”更省心,为温州高质量建设跨境电商综试区注入澎湃动力。 来源:温州日报
温州网讯 昨天下午3点21分,从境外快递而来的温州市跨境电商进口直购首单货物,在鹿城跨境电商园落地。此举填补了我市在跨境电商直购进口领域的空白,推动跨境电商全链条的货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关务流实现互通互联。 在当天下午举办的温州市跨境电商监管中心揭牌暨9610进口首单启动仪式上,随着相关嘉宾共同按下9610进口首单启动按钮,承载首单进口货物的顺丰速运车辆缓缓驶入场站,标志着温州跨境电商9610进口业务正式开通,为我市跨境电商发展按下“快进键”。 占地面积近3000平方米的温州市跨境电商监管中心,是全国唯一一个由民营企业投资建成的监管场所。该监管中心配备了先进的自动化卡口系统、自动化分拣系统、数字清关系统、自动化推单系统和运抵系统,同时建立了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实现快件的快速准确分拣和配送、实时跟踪、信息共享。此前,在市商务局、温州海关、鹿城区政府等多方协同合作下,先后完成快件运营方招引、场站软硬件升级、数据对碰、实单测试等,顺利推进该中心建成投用。 跨境电商作为发展速度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带动作用最强的外贸新业态,能够高效匹配供需,为更多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个性化优质服务。温州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以来,按照空间布局和建设规划,加速推进招商引资、产业培育、人才培养、监管创新等重点工作,推动这一“新业态”在“新赛道”上全力奔跑。截至目前,全市已经建成25个跨境电商产业园,打造形成省级知名品牌20个、海关备案企业1822家、活跃网店2.3万家的市场经营主体矩阵。跨境电商发展活力持续迸发,正成为全市外贸发展的新动能、转型升级的新渠道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抓手。 随着跨境电商进口直购首单落地,我市将以此为契机扩大效应,推动海关监管、产业园区、快递物流、综合服务等高效整合衔接,持续培育跨境平台、发展集聚园区、壮大市场主体,加快构建“全球72小时必达”跨境电商网络,让企业“卖全球”更顺畅,让消费者“买全球”更省心,为温州高质量建设跨境电商综试区注入澎湃动力。 来源:温州日报
发布: 2024-08-29 09:23 阅读:98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广西崇左凭祥市的凭祥跨境电商直播基地,看到数名越南语主播正在向越南观众售卖来自中国的美妆产品和服装。今年7月,基地开展年中促销活动,单场直播销售额超600万元。位于基地内的广西利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目前着力做跨境电商生意,商品覆盖小家电、服装、美妆、3C电子等。公司总经理闭春远说:“目前公司在跨境电商平台Shopee的日销售额在100万元至500万元不等。”凭祥市地处祖国南疆,与越南接壤,边境线长97公里,素有“中国南大门”之称。全市有壮、汉、瑶、苗、京、回、侗等24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达85.63%。2020年4月,国务院批复成立中国(崇左)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经多年发展,当地不断优化仓储物流基础设施,跨境电商配套设施、产业链越来越完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6月,崇左市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52.01亿元,同比增长401%。跨境电商发展迅猛,线下边贸同样活力迸发。近年来,凭祥市用活口岸区位、资源、政策等优势,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当地边贸蓬勃发展。在友谊关口岸,一辆辆满载货物的货车穿梭往来,忙碌而有序。司机们有的在指挥、装卸货物,有的则与工作人员交流,确保通关顺利进行。口岸旁,友谊关边检站也是一片忙碌。电子屏幕闪烁着数据,工作人员在不断更新和审查进出境的货物和人员信息,逐一检查进出境的货车和文件,仔细核对货物清单与单据。友谊关边检站实行高峰期错峰通关、延时通关等措施,根据候检车辆情况,动态调整通道类型。“海关在实行严格查验的同时,还特别实行了进境水果‘绿色通道’‘7×24小时’预约通关、实验室快速检测等举措,大大缩短了东盟水果等保鲜时间短的商品进口通关时间。”友谊关海关监管一科科长黄菲菲说,友谊关口岸边检还运用快捷通关系统,融合运用了生物信息识别、数据可控交互等技术,出入境车辆、司机只需“预先备案、自主采集、快速核验”三步即可快速通关。提高通关效率,释放口岸活力。截至8月22日,友谊关口岸今年出入境车辆查验量已超过31万辆次,同比增长20%左右,有力保障了国际产业链和供应链畅通。凭祥市委书记武晓辉介绍,凭祥目前已开通13条跨境铁路班列、22条跨境公路物流线路,通达东盟国家20多个主要枢纽城市。满载东南亚新鲜水果的货车一路驰骋,将水果运达广西最大的水果批发市场——南宁市海吉星农产品国际物流中心。“今年榴莲销售高峰期,我们每天有50吨左右的泰国榴莲运送到海吉星市场。从泰国果园采摘的榴莲通过陆运,最快3到5天就能保鲜到达国内。”广西优先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莫嘉铭说。近年来,通过持续推进沿边产业配套设施建设、打造先进物流体系等,凭祥市不断提升边境贸易综合效益。借助凭祥等口岸通关便利化优势,广西持续开展“百企入边”行动,推动边境贸易“贸产融合”,“通道经济”稳步迈向“口岸经济”。据统计,今年1月至7月,广西边境地区互市落地加工货物进口量、货值同比分别增长65.5%、69.8%。企业入驻,也为边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增收机会。“以前在老家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不得不去外地打工,现在家门口就近就业,又能赚钱又能照顾家人。”在凭祥市夏石落地加工产业园区上班的夏石村村民余青霞说。来源于:经济参考报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广西崇左凭祥市的凭祥跨境电商直播基地,看到数名越南语主播正在向越南观众售卖来自中国的美妆产品和服装。今年7月,基地开展年中促销活动,单场直播销售额超600万元。位于基地内的广西利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目前着力做跨境电商生意,商品覆盖小家电、服装、美妆、3C电子等。公司总经理闭春远说:“目前公司在跨境电商平台Shopee的日销售额在100万元至500万元不等。”凭祥市地处祖国南疆,与越南接壤,边境线长97公里,素有“中国南大门”之称。全市有壮、汉、瑶、苗、京、回、侗等24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达85.63%。2020年4月,国务院批复成立中国(崇左)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经多年发展,当地不断优化仓储物流基础设施,跨境电商配套设施、产业链越来越完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6月,崇左市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52.01亿元,同比增长401%。跨境电商发展迅猛,线下边贸同样活力迸发。近年来,凭祥市用活口岸区位、资源、政策等优势,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当地边贸蓬勃发展。在友谊关口岸,一辆辆满载货物的货车穿梭往来,忙碌而有序。司机们有的在指挥、装卸货物,有的则与工作人员交流,确保通关顺利进行。口岸旁,友谊关边检站也是一片忙碌。电子屏幕闪烁着数据,工作人员在不断更新和审查进出境的货物和人员信息,逐一检查进出境的货车和文件,仔细核对货物清单与单据。友谊关边检站实行高峰期错峰通关、延时通关等措施,根据候检车辆情况,动态调整通道类型。“海关在实行严格查验的同时,还特别实行了进境水果‘绿色通道’‘7×24小时’预约通关、实验室快速检测等举措,大大缩短了东盟水果等保鲜时间短的商品进口通关时间。”友谊关海关监管一科科长黄菲菲说,友谊关口岸边检还运用快捷通关系统,融合运用了生物信息识别、数据可控交互等技术,出入境车辆、司机只需“预先备案、自主采集、快速核验”三步即可快速通关。提高通关效率,释放口岸活力。截至8月22日,友谊关口岸今年出入境车辆查验量已超过31万辆次,同比增长20%左右,有力保障了国际产业链和供应链畅通。凭祥市委书记武晓辉介绍,凭祥目前已开通13条跨境铁路班列、22条跨境公路物流线路,通达东盟国家20多个主要枢纽城市。满载东南亚新鲜水果的货车一路驰骋,将水果运达广西最大的水果批发市场——南宁市海吉星农产品国际物流中心。“今年榴莲销售高峰期,我们每天有50吨左右的泰国榴莲运送到海吉星市场。从泰国果园采摘的榴莲通过陆运,最快3到5天就能保鲜到达国内。”广西优先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莫嘉铭说。近年来,通过持续推进沿边产业配套设施建设、打造先进物流体系等,凭祥市不断提升边境贸易综合效益。借助凭祥等口岸通关便利化优势,广西持续开展“百企入边”行动,推动边境贸易“贸产融合”,“通道经济”稳步迈向“口岸经济”。据统计,今年1月至7月,广西边境地区互市落地加工货物进口量、货值同比分别增长65.5%、69.8%。企业入驻,也为边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增收机会。“以前在老家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不得不去外地打工,现在家门口就近就业,又能赚钱又能照顾家人。”在凭祥市夏石落地加工产业园区上班的夏石村村民余青霞说。来源于:经济参考报
发布: 2024-08-29 09:11 阅读:94
跨境电商作为数字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已成为支持“外循环”的重要引擎,是推动栖霞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的重要动力源。多措并举,跨境电商生态圈逐步完善栖霞区抢抓南京建设跨境电商综试区和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双重机遇,主动投入、持续发力,有力夯实跨境电商产业基础。加强主体培育,产业集聚初见成效。依托南京综合保税区(龙潭片)国家级平台、南京龙潭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和八卦洲跨境电商产业园2个省级平台,吸引、培育视客网络科技、锦盛合供应链等重点跨境电商企业,打造美妆、母婴等跨境进口消费品集散地,形成“1+2+N”发展格局,2023年跨境电商累计进出口额达12亿元。借助深厚产业基础,促进“跨境电商+产业带”建设,楚拓船舶等传统制造业企业试水跨境出口,开元医药成功入选江苏省内外贸一体化试点企业名单,跨境电商呈良好增长态势。整合运力资源,物流体系加快形成。抢抓龙潭片区获批南京港口型(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机遇,全面整合龙潭港区服务内陆和面向国际两大功能,持续放大区域“公铁水”多式联运优势,推动国际集装箱运输网络辐射长江中上游,龙潭铁路货运站、尧化门编组与全国各地铁路干线相连,始发中欧、中老国际货运班列,有力保障跨境电商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集聚仓储、货运代理等现代物流体系服务商,稳步推进海外仓建设,全区共建有1个省级公共海外仓,3个市级公共海外仓,有效提高物流效率、节省物流成本。提供精准服务,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立足省、市推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开展政策培训解读、搭建经贸交流平台,充分释放政策活力。畅通南京地区海关、税务、中信保、金融机构等职能部门与跨境电商企业的沟通机制,着力实现“面对面、点对点”常态化服务。创新中小微服务贸易企业融资担保机制,创造性解决中创供应链等中小型跨境电商企业融资难问题。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栖霞区跨境电商产业发展仍有不足。一是集群示范作用有待增强。全区跨境电商起步较晚,产业规模偏小,突破现有产业布局难度较大,难以形成明显的虹吸效应和集聚效应。二是政策效应尚未充分释放。产业政策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引领性不够突出,尤其在人才配套扶持、物流降本增效方面的政策相对匮乏,难以有效释放关键要素效能。三是产业发展链条仍需延伸。全区跨境电商上游供应商价值链结构相对单一,中游第三方企业服务资源供给存在缺口,下游新兴市场开拓不足,难以紧跟跨境电商向生产领域、服务交易的转向趋势。展望未来,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路径发展多样化产业集群,提高跨境电商交易规模。持续探索“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赋能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本土特色产业转型出海;坚持“引培并举”,加大国内外知名跨境电商平台招引力度,培育本土跨境电商平台企业,搭建“国内龙头平台为主+国外知名平台为辅+本土自建平台补充”的平台商供给格局;积极融入“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围绕优势品类,拓展销售渠道,持续推进品牌建设,形成独具栖霞特色的大规模跨境电商产业集群。深化全方位组织协同,提升跨境电商服务质效。坚持“政、银、企”多方战略合作,统筹商务、税务、属地海关等部门,梳理整合跨境电商扶持政策和配套文件,以跨境电商的标准化建设营造良好政策环境;继续放大栖霞区“三区”深度融合优势,建立工作专班,打通部门机构间的业务、数据壁垒;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畅通跨境电商企业融资渠道,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实现靠前服务、主动协调、协同保障。加强多层次人才引培,充实跨境电商人才队伍。充分释放教育资源密集的“育才”优势,深化产教融合,鼓励南大、南财等驻区高校设置跨境电商专业;建设政产学合作的人才培训基地,开展订单式、分级式人才培养,重点培育一批具有专业知识储备、熟练掌握实操技能的专业人才。聚力构建跨境电商高级人才“矩阵”,重点引进负责跨境业务运营的商务型人才及拥有大型跨境电商企业管理经验的战略管理型综合人才,引领企业实现国际化发展。强化全流程跟踪服务,健全跨境电商监管体系。加快监管服务创新,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信息技术,打造跨境电商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建立商品信息全链路溯源机制,以精细化监管助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优化跨境电商出口监管,探索跨境电商出口拼箱“先查验后装运”模式,提升企业通关便利化水平。提升跨境数据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有序自由流动。来源于:新华日报
跨境电商作为数字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已成为支持“外循环”的重要引擎,是推动栖霞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的重要动力源。多措并举,跨境电商生态圈逐步完善栖霞区抢抓南京建设跨境电商综试区和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双重机遇,主动投入、持续发力,有力夯实跨境电商产业基础。加强主体培育,产业集聚初见成效。依托南京综合保税区(龙潭片)国家级平台、南京龙潭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和八卦洲跨境电商产业园2个省级平台,吸引、培育视客网络科技、锦盛合供应链等重点跨境电商企业,打造美妆、母婴等跨境进口消费品集散地,形成“1+2+N”发展格局,2023年跨境电商累计进出口额达12亿元。借助深厚产业基础,促进“跨境电商+产业带”建设,楚拓船舶等传统制造业企业试水跨境出口,开元医药成功入选江苏省内外贸一体化试点企业名单,跨境电商呈良好增长态势。整合运力资源,物流体系加快形成。抢抓龙潭片区获批南京港口型(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机遇,全面整合龙潭港区服务内陆和面向国际两大功能,持续放大区域“公铁水”多式联运优势,推动国际集装箱运输网络辐射长江中上游,龙潭铁路货运站、尧化门编组与全国各地铁路干线相连,始发中欧、中老国际货运班列,有力保障跨境电商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集聚仓储、货运代理等现代物流体系服务商,稳步推进海外仓建设,全区共建有1个省级公共海外仓,3个市级公共海外仓,有效提高物流效率、节省物流成本。提供精准服务,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立足省、市推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开展政策培训解读、搭建经贸交流平台,充分释放政策活力。畅通南京地区海关、税务、中信保、金融机构等职能部门与跨境电商企业的沟通机制,着力实现“面对面、点对点”常态化服务。创新中小微服务贸易企业融资担保机制,创造性解决中创供应链等中小型跨境电商企业融资难问题。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栖霞区跨境电商产业发展仍有不足。一是集群示范作用有待增强。全区跨境电商起步较晚,产业规模偏小,突破现有产业布局难度较大,难以形成明显的虹吸效应和集聚效应。二是政策效应尚未充分释放。产业政策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引领性不够突出,尤其在人才配套扶持、物流降本增效方面的政策相对匮乏,难以有效释放关键要素效能。三是产业发展链条仍需延伸。全区跨境电商上游供应商价值链结构相对单一,中游第三方企业服务资源供给存在缺口,下游新兴市场开拓不足,难以紧跟跨境电商向生产领域、服务交易的转向趋势。展望未来,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路径发展多样化产业集群,提高跨境电商交易规模。持续探索“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赋能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本土特色产业转型出海;坚持“引培并举”,加大国内外知名跨境电商平台招引力度,培育本土跨境电商平台企业,搭建“国内龙头平台为主+国外知名平台为辅+本土自建平台补充”的平台商供给格局;积极融入“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围绕优势品类,拓展销售渠道,持续推进品牌建设,形成独具栖霞特色的大规模跨境电商产业集群。深化全方位组织协同,提升跨境电商服务质效。坚持“政、银、企”多方战略合作,统筹商务、税务、属地海关等部门,梳理整合跨境电商扶持政策和配套文件,以跨境电商的标准化建设营造良好政策环境;继续放大栖霞区“三区”深度融合优势,建立工作专班,打通部门机构间的业务、数据壁垒;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畅通跨境电商企业融资渠道,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实现靠前服务、主动协调、协同保障。加强多层次人才引培,充实跨境电商人才队伍。充分释放教育资源密集的“育才”优势,深化产教融合,鼓励南大、南财等驻区高校设置跨境电商专业;建设政产学合作的人才培训基地,开展订单式、分级式人才培养,重点培育一批具有专业知识储备、熟练掌握实操技能的专业人才。聚力构建跨境电商高级人才“矩阵”,重点引进负责跨境业务运营的商务型人才及拥有大型跨境电商企业管理经验的战略管理型综合人才,引领企业实现国际化发展。强化全流程跟踪服务,健全跨境电商监管体系。加快监管服务创新,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信息技术,打造跨境电商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建立商品信息全链路溯源机制,以精细化监管助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优化跨境电商出口监管,探索跨境电商出口拼箱“先查验后装运”模式,提升企业通关便利化水平。提升跨境数据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有序自由流动。来源于:新华日报
发布: 2024-08-28 10:04 阅读:83
本报南京8月27日电 记者近日从江苏省交通运输厅获悉:江苏省深入实施开办运输企业“一件事”,实现道路货运领域3项证件“一次办”。截至8月20日,已经办理17038件,日均新增运输企业133家、人员183人、车辆330辆。在此基础上,道路货运领域政务服务向准入、准营、审验、变更、转籍、注销等拓展,实现19个事项材料零提交办理、全方位一次申请办理、全自动办理等10条措施。 据江苏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介绍,10条措施涉及政务服务、执法监管、政策支持等方面,包括:将经营者及从业人员在省内办理道路运输证、从业资格证转籍事项需两次申请,调整为一次申请即可。实施工商营业执照和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证照同办”,让经营者实现准入即准营。个事项零材料办理来源于:人民日报
本报南京8月27日电 记者近日从江苏省交通运输厅获悉:江苏省深入实施开办运输企业“一件事”,实现道路货运领域3项证件“一次办”。截至8月20日,已经办理17038件,日均新增运输企业133家、人员183人、车辆330辆。在此基础上,道路货运领域政务服务向准入、准营、审验、变更、转籍、注销等拓展,实现19个事项材料零提交办理、全方位一次申请办理、全自动办理等10条措施。 据江苏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介绍,10条措施涉及政务服务、执法监管、政策支持等方面,包括:将经营者及从业人员在省内办理道路运输证、从业资格证转籍事项需两次申请,调整为一次申请即可。实施工商营业执照和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证照同办”,让经营者实现准入即准营。个事项零材料办理来源于:人民日报
发布: 2024-08-28 09:38 阅读:95
“单未下、货先行”,在跨境电商的发展浪潮中,海外仓以其独特的优势,正在成为众多电商与企业的制胜法宝。商务部数据显示,根据各地初步统计,全国跨境电商主体已超12万家,跨境电商产业园区超1000个,建设海外仓超2500个、面积超3000万平方米,其中专注于服务跨境电商的海外仓超1800个,面积超2200万平方米。作为跨境电商的配套服务设施,海外仓或是自建或是租用运营,通过数字化智能化仓储设施,存储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为跨境卖家们提供仓储、联动配送等本土化服务,从而实现让更多订单源源不断“流入”。缩短物流时间,海外仓模式受青睐一大早,在美迈科技美国洛杉矶的一处海外仓中,工人们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他们根据订单信息对产自中国的鞋履进行挑货、搬运、扫码、称重、打包,随后装车发货。“我们这个海外仓集成了仓储、物流、售后保障等多功能,国外客商收货方便,也改善了消费者购物体验。”美迈科技公共关系总监马宁介绍,除了自用外,海外仓也向当地第三方企业提供仓储、配送等一站式服务。传统的跨境物流方式,海外买家下单后,国内卖家需要通过国际物流进行配送,涉及报关、清关等程序,一般耗时较长。海外仓模式则允许出口企业提前将货物批量发送至国外仓库,实现本地销售、本地配送,大大缩短了物流时间。“从海外仓发货的物品,顾客在1至3天内即可收到,物流效率显著提升。此外,海外仓的集中存储和统一配送也降低了运输成本,为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利润空间。”马宁说。“跨境电商,尤其是‘小包裹’对时效是非常敏感的。”中通国际总部副总裁李鹏向记者介绍,以前中国发货到非洲,一般是15到25天。发货到澳洲,即便是空运,一般也需要12至15天。如今通过海外仓备货实现本土发货,非洲消费者可在2至3天收货。节省时间大约在5倍以上,有很大的市场需求。数字赋能,助力海外仓迭代升级如今,海外仓的功能也在不断迭代升级。在上海中通国际总部,多个大屏幕中实时显示出海外仓的实况。仓库里剩余多少货?哪一天发出去多少?货物在海外仓的所有路径节点和信息,在这里都能实时看到。“退换货的需求多。如果海外的货要退回国内,成本非常高,但是在海外仓直接退换货,则会给C端买家带来一个好的体验。”李鹏对记者说。在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拓展跨境电商出口推进海外仓建设的意见》中,鼓励跨境电商、海外仓企业依法依规利用数据赋能产业链上下游,增强生产企业柔性化供应能力。“通过对数字化业务系统的运用,可以更精准地把握市场需求变化,优化库存管理,提高供应链响应速度。”马宁表示。他认为,在市场方面,通过完善的数据分析体系,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分析消费者行为、市场趋势等信息,为跨境业务提供定制化、柔性化的供应链解决方案。还可以与上下游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享数据资源,共同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来源于:人民网
“单未下、货先行”,在跨境电商的发展浪潮中,海外仓以其独特的优势,正在成为众多电商与企业的制胜法宝。商务部数据显示,根据各地初步统计,全国跨境电商主体已超12万家,跨境电商产业园区超1000个,建设海外仓超2500个、面积超3000万平方米,其中专注于服务跨境电商的海外仓超1800个,面积超2200万平方米。作为跨境电商的配套服务设施,海外仓或是自建或是租用运营,通过数字化智能化仓储设施,存储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为跨境卖家们提供仓储、联动配送等本土化服务,从而实现让更多订单源源不断“流入”。缩短物流时间,海外仓模式受青睐一大早,在美迈科技美国洛杉矶的一处海外仓中,工人们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他们根据订单信息对产自中国的鞋履进行挑货、搬运、扫码、称重、打包,随后装车发货。“我们这个海外仓集成了仓储、物流、售后保障等多功能,国外客商收货方便,也改善了消费者购物体验。”美迈科技公共关系总监马宁介绍,除了自用外,海外仓也向当地第三方企业提供仓储、配送等一站式服务。传统的跨境物流方式,海外买家下单后,国内卖家需要通过国际物流进行配送,涉及报关、清关等程序,一般耗时较长。海外仓模式则允许出口企业提前将货物批量发送至国外仓库,实现本地销售、本地配送,大大缩短了物流时间。“从海外仓发货的物品,顾客在1至3天内即可收到,物流效率显著提升。此外,海外仓的集中存储和统一配送也降低了运输成本,为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利润空间。”马宁说。“跨境电商,尤其是‘小包裹’对时效是非常敏感的。”中通国际总部副总裁李鹏向记者介绍,以前中国发货到非洲,一般是15到25天。发货到澳洲,即便是空运,一般也需要12至15天。如今通过海外仓备货实现本土发货,非洲消费者可在2至3天收货。节省时间大约在5倍以上,有很大的市场需求。数字赋能,助力海外仓迭代升级如今,海外仓的功能也在不断迭代升级。在上海中通国际总部,多个大屏幕中实时显示出海外仓的实况。仓库里剩余多少货?哪一天发出去多少?货物在海外仓的所有路径节点和信息,在这里都能实时看到。“退换货的需求多。如果海外的货要退回国内,成本非常高,但是在海外仓直接退换货,则会给C端买家带来一个好的体验。”李鹏对记者说。在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拓展跨境电商出口推进海外仓建设的意见》中,鼓励跨境电商、海外仓企业依法依规利用数据赋能产业链上下游,增强生产企业柔性化供应能力。“通过对数字化业务系统的运用,可以更精准地把握市场需求变化,优化库存管理,提高供应链响应速度。”马宁表示。他认为,在市场方面,通过完善的数据分析体系,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分析消费者行为、市场趋势等信息,为跨境业务提供定制化、柔性化的供应链解决方案。还可以与上下游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享数据资源,共同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来源于:人民网
发布: 2024-08-27 09:47 阅读:103
核心阅读 水路运输运载能力大、运输成本低、单位能耗少,是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2023年,我国水路货运量首超90亿吨大关,规模达到2012年的两倍。当前,我国水路货运发展情况如何,如何更好激发水运效能?记者采访了交通运输部水运局有关负责人。 港口星罗棋布,每天有超8.3万艘次船舶穿梭进出;航道纵横交织,每天有约256万吨货物驶向目的地。 据统计,去年我国水路货运量、水路货物运输周转量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占比分别达到17.1%和54%,其中海运更是承担了我国约95%的对外贸易运输量。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水运体系,正成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 水路货运持续较快增长,彰显水运发展强大韧性和强劲活力 东海之滨,两座世界级港口,映射水运强劲活力。 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第一大港。近日,远海汽车船公司汽车滚装船“闽江口”轮首航靠泊外高桥海通码头。经过约19小时的装货作业,4800多辆国产品牌汽车开上新船,开启前往波斯湾的航程。两天后,同批交付的“辽河口”轮也在这里完成靠泊,装载超4100辆车前往欧洲。 新船装新车,延续出口热。今年上半年,超过61万辆国产汽车经上海外高桥口岸出海,同比增长约28%,平均每天有超3000辆汽车装船出海,去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宁波舟山港,全球货物吞吐量第一港。浙江海宁晶科能源尖山工厂生产的光伏组件刚一下线,就快速运抵梅山港区装船发运至沙特阿拉伯。“上半年,公司有约2.3万个集装箱的产品从宁波舟山港出口,销往中东、欧洲、亚太等地区,同比增长超50%。”晶科能源(海宁)有限公司组件负责人刘志刚说。 开辟新航线,拓展新市场。上半年,宁波舟山港向东出海,新辟3条国际航线;向西延伸,新开多条铁水联运班列,助力完成货物吞吐量7.08亿吨,同比增长4.2%。 面向太平洋,以宁波舟山港、上海港为龙头,南京、杭州、苏州等16个港口为骨干,中国沿海最密集、吞吐量最大的港口群,不仅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引擎,更支撑水路货运量再创新高。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完成水路货运量93.67亿吨,同比增长9.5%,增速创2014年以来新高,运量规模达2012年的2.04倍。 “水路货运量首次突破90亿吨,充分彰显了我国水运发展的强大韧性、澎湃活力和巨大潜力。”交通运输部水运局有关负责人说。 航运市场需求回升、有效供给加大,助推水路货运量屡创新高 水路货运量屡创新高,得益于近年来运输结构的持续调整和水运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 一方面,深入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助推水路运输发展潜力进一步释放。 4月13日,一声嘹亮的汽笛鸣响,装载着600余吨进口苜蓿草的集装箱班列,从天津港中铁天津集装箱中心站缓缓驶出,直奔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标志着“天津港—呼和浩特”保税集装箱铁水联运班列成功开通。 “相较于传统模式,铁水联运有效降低物流运输成本,提升了配送效率。”天津港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天津港服务内蒙古地区铁水联运量完成20.1万标准箱,同比增长46%。 “近年来,通过大力推动‘公转铁’‘公转水’以及江海联运、水水中转,水路运输持续较快发展。”交通运输部水运局有关负责人说,以铁水联运为例,2023年,全国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达1018万标箱,较2022年增长15.9%,助力水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持续提升。2023年,水路货运量、水路货运周转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占比分别提升0.2个百分点、0.3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水运有效供给持续加大,为运量增长提供更加有力保障。 今年以来,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陆运河建设进展顺利,目前三座枢纽船闸均已进入主体施工阶段,累计完成投资约340亿元;长江干线武汉至安庆段6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建成投用,万吨级江海船舶可常年直达武汉;宁波舟山港虾峙门口外30万吨级人工航道扩建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将进一步提升宁波舟山港进出超大型船舶的通航效率。 “随着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持续加大,运输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持续提升,水运对供应链产业链平稳运行的保障能力、服务韧性不断提升。”交通运输部水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水路货运量屡创新高,也是供需协同作用的结果。该负责人说,港口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海运是对外贸易的“压舱石”,工业增加值增速回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有所回暖,助力航运市场需求回升,为水路运输提供了持续增长的发展空间。 强基建、优结构、谋创新,推动水运行业高质量发展 更好激发水运效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有赖于高质量构建现代化港口与航道体系。 在港口方面,2023年,我国港口生产用码头泊位达2.2万个,增加万吨级泊位127个,港口自动化技术水平和应用规模总体位居世界前列,有力提升了我国港口生产运营管理服务水平。 在航道方面,三级及以上航道通航里程达1.54万公里,干支衔接、通江达海的内河航道体系加快建设。在运力方面,水上运输船舶净载重量达3.01亿吨,集装箱箱位增加5.5万标准箱,船舶运力保障更加有力。 “十四五”以来我国水运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达14.9%,助力水运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今年上半年,水路货运继续保持良好增势:水路货运量完成47亿吨,同比增长6.3%,港口货物吞吐量、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完成85.6亿吨、1.6亿标准箱,同比分别增长4.6%和8.5%。长江和西江干线上的三峡船闸和长洲枢纽船闸合计通过货物1.74亿吨,同比增长10.7%。 交通运输部水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聚焦基建,增强水运韧性,大力发展以港口为枢纽的联运业务,实现结构性降本增效,提升水运效能。推动大宗货物、集装箱和中长距离货物运输由公路向铁路、水路转移。此外,进一步优化海运船队规模结构,提高粮食、能源、集装箱等重点物资运输安全保障能力,保障海运物流供应链稳定畅通。 “当前,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正逐步成为水运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名片。”交通运输部水运局有关负责人说,加快推进智慧化建设、数字化转型,既是当前水运发展的重点领域,也是未来持续坚持的重点工作。来源于:新华网
核心阅读 水路运输运载能力大、运输成本低、单位能耗少,是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2023年,我国水路货运量首超90亿吨大关,规模达到2012年的两倍。当前,我国水路货运发展情况如何,如何更好激发水运效能?记者采访了交通运输部水运局有关负责人。 港口星罗棋布,每天有超8.3万艘次船舶穿梭进出;航道纵横交织,每天有约256万吨货物驶向目的地。 据统计,去年我国水路货运量、水路货物运输周转量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占比分别达到17.1%和54%,其中海运更是承担了我国约95%的对外贸易运输量。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水运体系,正成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 水路货运持续较快增长,彰显水运发展强大韧性和强劲活力 东海之滨,两座世界级港口,映射水运强劲活力。 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第一大港。近日,远海汽车船公司汽车滚装船“闽江口”轮首航靠泊外高桥海通码头。经过约19小时的装货作业,4800多辆国产品牌汽车开上新船,开启前往波斯湾的航程。两天后,同批交付的“辽河口”轮也在这里完成靠泊,装载超4100辆车前往欧洲。 新船装新车,延续出口热。今年上半年,超过61万辆国产汽车经上海外高桥口岸出海,同比增长约28%,平均每天有超3000辆汽车装船出海,去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宁波舟山港,全球货物吞吐量第一港。浙江海宁晶科能源尖山工厂生产的光伏组件刚一下线,就快速运抵梅山港区装船发运至沙特阿拉伯。“上半年,公司有约2.3万个集装箱的产品从宁波舟山港出口,销往中东、欧洲、亚太等地区,同比增长超50%。”晶科能源(海宁)有限公司组件负责人刘志刚说。 开辟新航线,拓展新市场。上半年,宁波舟山港向东出海,新辟3条国际航线;向西延伸,新开多条铁水联运班列,助力完成货物吞吐量7.08亿吨,同比增长4.2%。 面向太平洋,以宁波舟山港、上海港为龙头,南京、杭州、苏州等16个港口为骨干,中国沿海最密集、吞吐量最大的港口群,不仅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引擎,更支撑水路货运量再创新高。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完成水路货运量93.67亿吨,同比增长9.5%,增速创2014年以来新高,运量规模达2012年的2.04倍。 “水路货运量首次突破90亿吨,充分彰显了我国水运发展的强大韧性、澎湃活力和巨大潜力。”交通运输部水运局有关负责人说。 航运市场需求回升、有效供给加大,助推水路货运量屡创新高 水路货运量屡创新高,得益于近年来运输结构的持续调整和水运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 一方面,深入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助推水路运输发展潜力进一步释放。 4月13日,一声嘹亮的汽笛鸣响,装载着600余吨进口苜蓿草的集装箱班列,从天津港中铁天津集装箱中心站缓缓驶出,直奔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标志着“天津港—呼和浩特”保税集装箱铁水联运班列成功开通。 “相较于传统模式,铁水联运有效降低物流运输成本,提升了配送效率。”天津港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天津港服务内蒙古地区铁水联运量完成20.1万标准箱,同比增长46%。 “近年来,通过大力推动‘公转铁’‘公转水’以及江海联运、水水中转,水路运输持续较快发展。”交通运输部水运局有关负责人说,以铁水联运为例,2023年,全国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达1018万标箱,较2022年增长15.9%,助力水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持续提升。2023年,水路货运量、水路货运周转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占比分别提升0.2个百分点、0.3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水运有效供给持续加大,为运量增长提供更加有力保障。 今年以来,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陆运河建设进展顺利,目前三座枢纽船闸均已进入主体施工阶段,累计完成投资约340亿元;长江干线武汉至安庆段6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建成投用,万吨级江海船舶可常年直达武汉;宁波舟山港虾峙门口外30万吨级人工航道扩建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将进一步提升宁波舟山港进出超大型船舶的通航效率。 “随着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持续加大,运输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持续提升,水运对供应链产业链平稳运行的保障能力、服务韧性不断提升。”交通运输部水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水路货运量屡创新高,也是供需协同作用的结果。该负责人说,港口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海运是对外贸易的“压舱石”,工业增加值增速回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有所回暖,助力航运市场需求回升,为水路运输提供了持续增长的发展空间。 强基建、优结构、谋创新,推动水运行业高质量发展 更好激发水运效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有赖于高质量构建现代化港口与航道体系。 在港口方面,2023年,我国港口生产用码头泊位达2.2万个,增加万吨级泊位127个,港口自动化技术水平和应用规模总体位居世界前列,有力提升了我国港口生产运营管理服务水平。 在航道方面,三级及以上航道通航里程达1.54万公里,干支衔接、通江达海的内河航道体系加快建设。在运力方面,水上运输船舶净载重量达3.01亿吨,集装箱箱位增加5.5万标准箱,船舶运力保障更加有力。 “十四五”以来我国水运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达14.9%,助力水运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今年上半年,水路货运继续保持良好增势:水路货运量完成47亿吨,同比增长6.3%,港口货物吞吐量、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完成85.6亿吨、1.6亿标准箱,同比分别增长4.6%和8.5%。长江和西江干线上的三峡船闸和长洲枢纽船闸合计通过货物1.74亿吨,同比增长10.7%。 交通运输部水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聚焦基建,增强水运韧性,大力发展以港口为枢纽的联运业务,实现结构性降本增效,提升水运效能。推动大宗货物、集装箱和中长距离货物运输由公路向铁路、水路转移。此外,进一步优化海运船队规模结构,提高粮食、能源、集装箱等重点物资运输安全保障能力,保障海运物流供应链稳定畅通。 “当前,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正逐步成为水运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名片。”交通运输部水运局有关负责人说,加快推进智慧化建设、数字化转型,既是当前水运发展的重点领域,也是未来持续坚持的重点工作。来源于:新华网
发布: 2024-08-27 09:28 阅读:161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 经济 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推动力,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势头强劲。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加速迭代创新,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化,数字贸易、跨境电商等新模式不断涌现,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重要驱动力。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数字经济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展,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2024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将于9月26—27日在汕头正式举办。本次大会以国家数字经济相关发展战略为指引,围绕“新质生产力、新型工业化”等新方向、新要求,结合汕头市“工商并举”产业布局,释放国际通信基础设施和跨境通信等数字底座优势,以“聚数联侨 数创未来—数字筑基厚植新质生产力”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数据要素、跨境电商、数字贸易、跨境电商、企业出海”等行业热点,打造“1+9+N”活动体系,即1大开幕式暨全体会议、9大热点专题活动、N场系列特色活动。大会开幕式 将邀请院士专家、数字经济领军企业围绕数字经济最新趋势、创新发展、数字技术应用、数实融合、人工智能等行业热点内容作演讲交流,会上还将发布数字经济领域成果报告、创新案例集及数字经济重点项目、数字贸易生态合作等签约仪式。 在专题活动方面 ,大会聚焦产业前沿热点议题,结合地方产业特色及资源禀赋优势,联合多家权威行业协会及智库机构举办“人工智能+”、数据安全、数字贸易、数字文娱、低空经济等9大领域热点专题活动,解析数字经济发展趋势,精准匹配优质资源,务实推动交流合作。同时,还将举办产业合作与招商对接、数字焕“新”展示等 系列特色活动 。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自创办以来,始终秉承“立足汕头,聚焦广东,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的高端定位,聚力论“数”,打造全国性数字经济产业交流合作平台和数字经济国际合作的重要窗口,搭建起具有侨特色的全球数字经济创新交流平台。大会累计参会企业2000+,发布权威数字经济成果20余项,累计促成签约合作近百项,全 媒体 综合阅读量超14亿次,在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力地方建设特色数字经济生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风向标,为推动数字经济创新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汕”融百川,“数”往知来!诚邀产业各界伙伴共聚汕头,携手共创数字未来!来源于:科技猎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 经济 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推动力,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势头强劲。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加速迭代创新,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化,数字贸易、跨境电商等新模式不断涌现,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重要驱动力。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数字经济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展,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2024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将于9月26—27日在汕头正式举办。本次大会以国家数字经济相关发展战略为指引,围绕“新质生产力、新型工业化”等新方向、新要求,结合汕头市“工商并举”产业布局,释放国际通信基础设施和跨境通信等数字底座优势,以“聚数联侨 数创未来—数字筑基厚植新质生产力”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数据要素、跨境电商、数字贸易、跨境电商、企业出海”等行业热点,打造“1+9+N”活动体系,即1大开幕式暨全体会议、9大热点专题活动、N场系列特色活动。大会开幕式 将邀请院士专家、数字经济领军企业围绕数字经济最新趋势、创新发展、数字技术应用、数实融合、人工智能等行业热点内容作演讲交流,会上还将发布数字经济领域成果报告、创新案例集及数字经济重点项目、数字贸易生态合作等签约仪式。 在专题活动方面 ,大会聚焦产业前沿热点议题,结合地方产业特色及资源禀赋优势,联合多家权威行业协会及智库机构举办“人工智能+”、数据安全、数字贸易、数字文娱、低空经济等9大领域热点专题活动,解析数字经济发展趋势,精准匹配优质资源,务实推动交流合作。同时,还将举办产业合作与招商对接、数字焕“新”展示等 系列特色活动 。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自创办以来,始终秉承“立足汕头,聚焦广东,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的高端定位,聚力论“数”,打造全国性数字经济产业交流合作平台和数字经济国际合作的重要窗口,搭建起具有侨特色的全球数字经济创新交流平台。大会累计参会企业2000+,发布权威数字经济成果20余项,累计促成签约合作近百项,全 媒体 综合阅读量超14亿次,在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力地方建设特色数字经济生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风向标,为推动数字经济创新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汕”融百川,“数”往知来!诚邀产业各界伙伴共聚汕头,携手共创数字未来!来源于:科技猎
发布: 2024-08-26 16:25 阅读:103
新疆日报乌鲁木齐8月24日讯 记者陈蔷薇从乌鲁木齐海关获悉:前7个月,新疆外贸进出口总值2532.7亿元,同比增长39.1%,外贸继续保持稳中向好态势。前7个月,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引领作用凸显,实现进出口值851.3亿元,占同期新疆外贸进出口总值的33.6%。外贸主力地州市仍保持快速增长。前7个月,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喀什地区、乌鲁木齐市进出口规模居全区前三,分别同比增长71.7%、50.1%、15.1%,分别占同期新疆外贸进出口总值的26.7%、24.9%、18.2%。综合保税区作为对外开放重要平台,在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商投资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新疆4个综合保税区合计进出口值同比增长51%,占同期新疆外贸进出口总值的42.9%。其中,喀什、霍尔果斯、阿拉山口、乌鲁木齐综合保税区进出口值分别同比增长64.7%、71.1%、30.5%、31.2%。从贸易方式看,边境小额贸易、一般贸易继续发挥对全区外贸支撑作用。前7个月,边境小额贸易、一般贸易进出口值分别同比增长21%、101.1%,分别占同期新疆外贸进出口总值的53.9%、35.2%;以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值同比增长20%。外贸新业态拓展了外贸发展空间,灵活便捷市场采购贸易进出口值同比增长806.3%,边民互市贸易进出口值同比增长140.1%。从贸易伙伴看,新疆国际“朋友圈”更多元化。前7个月,中国新疆与全球206个国家和地区产生贸易往来,其中,对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进出口值分别同比增长37%、4.4%。同期,中国新疆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中亚五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值分别同比增长35.7%、18.5%、291.7%。今年以来,新疆依托独特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推动新疆外贸持续向稳、向优、向好发展,外贸企业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前7个月,新疆有进出口实绩企业同比增加21.3%。其中,新疆民营企业进出口值同比增长38.1%,占同期新疆外贸进出口总值的92.8%,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拉动同期新疆外贸进出口总值增长35.6个百分点;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值分别同比增长55.8%、30%。来源于:塔城日报
新疆日报乌鲁木齐8月24日讯 记者陈蔷薇从乌鲁木齐海关获悉:前7个月,新疆外贸进出口总值2532.7亿元,同比增长39.1%,外贸继续保持稳中向好态势。前7个月,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引领作用凸显,实现进出口值851.3亿元,占同期新疆外贸进出口总值的33.6%。外贸主力地州市仍保持快速增长。前7个月,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喀什地区、乌鲁木齐市进出口规模居全区前三,分别同比增长71.7%、50.1%、15.1%,分别占同期新疆外贸进出口总值的26.7%、24.9%、18.2%。综合保税区作为对外开放重要平台,在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商投资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新疆4个综合保税区合计进出口值同比增长51%,占同期新疆外贸进出口总值的42.9%。其中,喀什、霍尔果斯、阿拉山口、乌鲁木齐综合保税区进出口值分别同比增长64.7%、71.1%、30.5%、31.2%。从贸易方式看,边境小额贸易、一般贸易继续发挥对全区外贸支撑作用。前7个月,边境小额贸易、一般贸易进出口值分别同比增长21%、101.1%,分别占同期新疆外贸进出口总值的53.9%、35.2%;以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值同比增长20%。外贸新业态拓展了外贸发展空间,灵活便捷市场采购贸易进出口值同比增长806.3%,边民互市贸易进出口值同比增长140.1%。从贸易伙伴看,新疆国际“朋友圈”更多元化。前7个月,中国新疆与全球206个国家和地区产生贸易往来,其中,对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进出口值分别同比增长37%、4.4%。同期,中国新疆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中亚五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值分别同比增长35.7%、18.5%、291.7%。今年以来,新疆依托独特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推动新疆外贸持续向稳、向优、向好发展,外贸企业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前7个月,新疆有进出口实绩企业同比增加21.3%。其中,新疆民营企业进出口值同比增长38.1%,占同期新疆外贸进出口总值的92.8%,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拉动同期新疆外贸进出口总值增长35.6个百分点;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值分别同比增长55.8%、30%。来源于:塔城日报
发布: 2024-08-26 16:22 阅读:114
记者从南京海关了解到,今年前7个月,长江经济带11省市外贸进出口值达11.23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45.2%。其中,江苏省外贸进出口3.15万亿元,增长8.1%,地区外贸占长江经济带外贸总值的28.1%,位列长江经济带首位。长江经济带11省市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5.09万亿元,增长5.2%,占全国对共建“一带一路”进出口的43.4%;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3.45万亿元,增长2.2%,占全国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的46.3%。出口方面,长江经济带11省市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3.12万亿元,增长8.4%,占全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48.8%。来源于:央视新闻
记者从南京海关了解到,今年前7个月,长江经济带11省市外贸进出口值达11.23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45.2%。其中,江苏省外贸进出口3.15万亿元,增长8.1%,地区外贸占长江经济带外贸总值的28.1%,位列长江经济带首位。长江经济带11省市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5.09万亿元,增长5.2%,占全国对共建“一带一路”进出口的43.4%;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3.45万亿元,增长2.2%,占全国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的46.3%。出口方面,长江经济带11省市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3.12万亿元,增长8.4%,占全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48.8%。来源于:央视新闻
发布: 2024-08-26 15:29 阅读:115
央视网消息: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达1.22万亿元,同比增长10.5%。跨境电商已成为我国外贸发展的新动能、转型升级的新赛道。走进位于广州南部、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位置的南沙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企业的仓库内, 成千上万个包裹从传送带上滑过,工作人员正熟练地打包、装车。菜鸟全球进口供应链非华东大区关务总监余鹏程介绍,商家会根据预计销售情况提前备货到国内保税仓,南沙仓的备货量新增超过百万件。目前,广州汇聚了1000多家跨境电商企业,形成了一个从政策优惠、平台集聚到物流便捷、金融创新的完整跨境电商生态圈。像这样的生态圈,目前已在长三角、京津冀、中西部等多区域形成聚拢优势,我国跨境电商企业数量已超12万家,跨境电商企业累计在海外注册商标超3万个。过去五年,我国跨境电商贸易规模增长超过10倍。如今,国内消费者下单后最快一天就能喝到来自法国的红酒;国外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上轻点鼠标,只需两三天,就能穿上来自中国的最新款时装。消费者足不出户“买全球”,企业立足本土“卖全球”。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从2018年的1.06万亿元到2023年的2.38万亿元,五年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了1.2倍。2023年,海关监管的跨境电商、跨境邮件快件达70多亿件,平均每天2000万件左右。来源于:央视新闻
央视网消息: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达1.22万亿元,同比增长10.5%。跨境电商已成为我国外贸发展的新动能、转型升级的新赛道。走进位于广州南部、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位置的南沙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企业的仓库内, 成千上万个包裹从传送带上滑过,工作人员正熟练地打包、装车。菜鸟全球进口供应链非华东大区关务总监余鹏程介绍,商家会根据预计销售情况提前备货到国内保税仓,南沙仓的备货量新增超过百万件。目前,广州汇聚了1000多家跨境电商企业,形成了一个从政策优惠、平台集聚到物流便捷、金融创新的完整跨境电商生态圈。像这样的生态圈,目前已在长三角、京津冀、中西部等多区域形成聚拢优势,我国跨境电商企业数量已超12万家,跨境电商企业累计在海外注册商标超3万个。过去五年,我国跨境电商贸易规模增长超过10倍。如今,国内消费者下单后最快一天就能喝到来自法国的红酒;国外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上轻点鼠标,只需两三天,就能穿上来自中国的最新款时装。消费者足不出户“买全球”,企业立足本土“卖全球”。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从2018年的1.06万亿元到2023年的2.38万亿元,五年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了1.2倍。2023年,海关监管的跨境电商、跨境邮件快件达70多亿件,平均每天2000万件左右。来源于:央视新闻
发布: 2024-08-26 09:30 阅读:94
聚势赋能,扬帆出海。 2024长三角跨境电商+产业带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南京下关滨江商务区顺利举办,受邀而来的海内外供货商、采购商、销售商和跨境电商服务商,共同探讨长三角地区跨境电商发展新形势,发掘市场合作新机遇,加快拓宽跨境电商渠道。 长三角跨境电商+产业带品牌出海“一带一路”服务平台启动 企业“出海”有强大支撑 当前,跨境电商正成为我国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带动作用最强的外贸新业态,成为拉动传统外贸增长及结构优化的重要牵引力。近年来,鼓楼区始终坚持把跨境电商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跨境电商生态、构建高能级产业体系,全面打造江苏跨境电商最全生态服务商集聚区。 下关滨江商务区作为“拥江发展”的主城门户,将立足高端商务商贸坚实基础,全力培育跨境电商新兴产业增长极,喊响“只要想出海,就到鼓楼来”口号,全力以赴做实“跨境电商+产业带”发展模式,不断塑造涵养跨境电商产业生态,畅通落实内外市场双向循环,书写“跨境电商+产业带”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中亚跨境电商直播基地”项目签约 国际市场合作日趋紧密 本次大会由中国电子商会、江苏省电子商务协会指导,长三角电子商务行业联席会议、南京市下关滨江商务区管委会、颐高集团主办。活动现场,“EGO长三角跨境电商+产业带品牌出海联合运营中心总部项目”正式揭牌,标志着长三角跨境电商产业带将注入新动能,向更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一步。 与此同时,“中亚跨境电商直播基地”项目进行了签约,长三角跨境电商+产业带品牌出海“一带一路”服务平台也正式启动,服务平台将形成长期有效机制,不断纳入长三角优质生态伙伴,体现鼓楼与国际市场日趋紧密的合作,彰显长三角跨境电商产业带走向世界的决心与实力。 “EGO长三角跨境电商+产业带品牌出海联合运营中心总部项目”揭牌 深度交流拓宽合作道路 本次会议旨在深入探讨新形势、新背景下,依托江苏跨境产业政策、人才、软件服务和都市圈优势,为长三角跨境电子商务、传统外贸企业转型提供新思路、新模式、新智慧,促进跨境企业向更高质量、更大规模发展。。活动现场,受邀而来的行业大咖嘉宾深度分享了跨境电商出海策略与合规经营,为跨境电商企业指点迷津,提供实用高效解决方案。 圆桌论坛环节,优秀跨境电商企业代表以“跨境电商多生态助力地区跨境电商+产业带升级”为题,展开深入探讨。这次大会既是促进多方交流互动的宝贵平台,也是共享深刻见解、启迪创新思维与共同展望未来的重要窗口。未来,鼓楼滨江数字贸易跨境电商示范园将继续扮演枢纽角色,推动鼓楼区跨境电商产业绽放璀璨光芒。来源于:扬子晚报
聚势赋能,扬帆出海。 2024长三角跨境电商+产业带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南京下关滨江商务区顺利举办,受邀而来的海内外供货商、采购商、销售商和跨境电商服务商,共同探讨长三角地区跨境电商发展新形势,发掘市场合作新机遇,加快拓宽跨境电商渠道。 长三角跨境电商+产业带品牌出海“一带一路”服务平台启动 企业“出海”有强大支撑 当前,跨境电商正成为我国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带动作用最强的外贸新业态,成为拉动传统外贸增长及结构优化的重要牵引力。近年来,鼓楼区始终坚持把跨境电商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跨境电商生态、构建高能级产业体系,全面打造江苏跨境电商最全生态服务商集聚区。 下关滨江商务区作为“拥江发展”的主城门户,将立足高端商务商贸坚实基础,全力培育跨境电商新兴产业增长极,喊响“只要想出海,就到鼓楼来”口号,全力以赴做实“跨境电商+产业带”发展模式,不断塑造涵养跨境电商产业生态,畅通落实内外市场双向循环,书写“跨境电商+产业带”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中亚跨境电商直播基地”项目签约 国际市场合作日趋紧密 本次大会由中国电子商会、江苏省电子商务协会指导,长三角电子商务行业联席会议、南京市下关滨江商务区管委会、颐高集团主办。活动现场,“EGO长三角跨境电商+产业带品牌出海联合运营中心总部项目”正式揭牌,标志着长三角跨境电商产业带将注入新动能,向更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一步。 与此同时,“中亚跨境电商直播基地”项目进行了签约,长三角跨境电商+产业带品牌出海“一带一路”服务平台也正式启动,服务平台将形成长期有效机制,不断纳入长三角优质生态伙伴,体现鼓楼与国际市场日趋紧密的合作,彰显长三角跨境电商产业带走向世界的决心与实力。 “EGO长三角跨境电商+产业带品牌出海联合运营中心总部项目”揭牌 深度交流拓宽合作道路 本次会议旨在深入探讨新形势、新背景下,依托江苏跨境产业政策、人才、软件服务和都市圈优势,为长三角跨境电子商务、传统外贸企业转型提供新思路、新模式、新智慧,促进跨境企业向更高质量、更大规模发展。。活动现场,受邀而来的行业大咖嘉宾深度分享了跨境电商出海策略与合规经营,为跨境电商企业指点迷津,提供实用高效解决方案。 圆桌论坛环节,优秀跨境电商企业代表以“跨境电商多生态助力地区跨境电商+产业带升级”为题,展开深入探讨。这次大会既是促进多方交流互动的宝贵平台,也是共享深刻见解、启迪创新思维与共同展望未来的重要窗口。未来,鼓楼滨江数字贸易跨境电商示范园将继续扮演枢纽角色,推动鼓楼区跨境电商产业绽放璀璨光芒。来源于: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