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让中国外贸发展底气越来越足,绿色已成为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统计显示,2023年,我国出口高技术产品占出口总值的18.7%,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占整体出口的21%。我国出口的每10辆汽车中有4辆是电动汽车,每10辆轨道机车中有7辆是电力机车,出口的蓄电池近九成是锂电池。2013年至2022年,我国绿色贸易规模年均增长3.18%,在全球的占比提升2.3个百分点。
数字化、绿色化是国际贸易发展的方向和未来,也是外贸产品创新、结构升级的两大新动能。《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就深化外贸体制改革作出重要部署,提出强化贸易政策和财税、金融、产业政策协同,打造贸易强国制度支撑和政策支持体系,加快内外贸一体化改革,积极应对贸易数字化、绿色化趋势。这为培育外贸新优势新动能、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提供了重要指引。外贸数字化、绿色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将有助于提高传统贸易效率,延伸价值链并推动模式创新,为实现外贸稳定增长提供更有力支撑。
当前,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迅猛发展,广泛渗透到外贸订购、交付等各环节,促进了数字货物贸易、数字服务贸易和跨境数据要素贸易的快速增长。在数字化浪潮推动下,外贸流程优化、成本降低,市场透明度提升,信息流通加快,提高了交易效率和响应速度。同时,在能源、材料和制造业等领域,绿色化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了相关产业的附加值和创新能力。可以说,外贸数字化与绿色化转型,不仅助力塑造外贸新格局,还有利于赢得更多发展主动权、扩大市场影响力。当前,我国在外贸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发展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夯实绿色基建、加强跨界合作,从而推进产业转型、模式创新,将为外贸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新动能。
完善顶层设计,强化政策指引。促进外贸数字化与绿色化的深度融合,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牵引和保障。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更好支持外贸企业在贸易开发、执行等全链条全环节数字化转型,推广应用电子提单、电子信用证等方式加快变革传统贸易流程,推进贸易数字化进程,促进数字贸易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融合发展。
夯实绿色贸易基础,优化外贸环境。积极搭建绿色贸易政策通道,提高绿色贸易便利化水平。积极引导个人消费者消费绿色产品、企业生产者引进绿色设备,减少经济主体绿色贸易成本,持续打造良好的绿色贸易营商环境。积极参与国际绿色标准制定,加强绿色标准国际合作,增强绿色贸易政策的国际衔接。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积极打造绿色供应链、产品链和标准链,鼓励并推动企业间深化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等领域的务实合作,进一步擦亮共建“一带一路”的绿色底色。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蓄积发展新优势。加强数字化和绿色化赋能,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提升外贸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竞争力,不断促进产业升级。推动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锂电池等新兴产业发展,进一步优化外贸产业结构,以更好地满足全球市场对绿色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创新外贸模式,催生外贸新业态。推进跨境电商业态创新,支持有条件的传统外贸企业和生产制造企业自建电子商务平台,加强自主品牌培育和电商渠道建设。积极发展数字化定制服务,依托3D打印、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数字技术,满足消费者个性化产品和服务需求。积极推动绿色贸易模式,鼓励企业采用资源循环利用的生产方式,推广环保标签和认证体系,促进循环经济发展。